三权分设建立阳光运作平台
药品是特殊商品,在“医药分开”前,药品的采购、使用、回款等决策权、执行权都集中在医院,容易产生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众多且分散的医疗机构也给实际有效监管带来了很大难度。
为此,芜湖市在“医药分开”改革中,实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分设”,并且用制度加以规范。市政府专门制定了“医药分开和药品统一管理工作职责暂行规定”,明确“三权分设”的原则和相关各方的职责。成立医药分开、统一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决策机构,下设管理委员会作为领导小组常设机构,8家公立医院院长为成员。药品管理中心、市政府采购代理处等作为执行机构。市监察、卫生、药监、物价、审计、纠风办等有关部门组成医药分开工作监督委员会,行使监督权。三权分设,彼此独立,相互制约,相互协调,构建起公共权力阳光运作的制度平台。
与此同时,芜湖市卫生系统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制度、违规违纪责任追究制度、管理监督办法,在各家医院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和举报奖励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市卫生主管部门还对8家公立医院临床用药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年度财政补助挂钩;每月组织开展处方点评,对每家医院上报的用药量前10位药品的使用情况和开药量前5名的医生进行分析,一旦发现药品企业有行贿行为,即禁止其两年内参加全市药品招标采购。
一年来,8家公立医院已由过去关注药品收入,转向加强规范用药,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医生开大处方、高价药的现象大大减少,医疗机构中存在的“统方”(帮助药品供货商或医药代表统计处方)、“跑方”(要求或诱导病人到指定药房购药以谋求私利)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截至目前,没有接到有关药品购销商业贿赂的举报。
加大投入保障运转促进发展
实施“医药分开”,医疗机构药品经营收入势必发生变化。
为推进改革的顺利进行,芜湖市强化政府责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一是从2008年开始,连续5年,政府每年投入不低于5000万元资金,支持医疗机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条件。二是将8家公立医院的近1500名离退休人员全部剥离进社保,原来每年拨付的近4000万元事业费不减。三是改医保病人费用后付制为预付制,按上年同期医保费用预付80%给医院,缓解医保费用结算滞后给医院带来的资金压力。四是针对8家公立医院原拖欠医药公司药款的实际情况,专门安排2500万元无息借款,帮助医院偿还药款欠账。五是将医院原药剂人员划转药管中心后,其工资、福利等由市财政定额拨付。通过上述举措,去年市财政对参加医药分开改革的8家公立医院投入较上年增长了2.62倍。
纵深推进市民共享改革成果
“医药分开”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拧掉虚高药价中的水分,合理、规范用药,缓解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构筑起医药领域反腐倡廉的良好环境,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成果。
芜湖“医药分开”改革正式拉开帷幕后,全市8家参加“医药分开”改革的公立医院所有药品价格顺价加成在原来的基础上下调5%,让前来就医的患者,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医药分开带来的实惠。去年4月下旬,药管中心在对一季度8家医院门诊用药量排名前20名的药品进行统计分析后,挑选出31个影响大的品种再次进行降价,其中部分品种降价幅度达到10%,加上原已降价的5%,实际上已达到零差价销售。2008年8月,芜湖市启动了2009年度8家公立医院所需基本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尽管药品采购价格将大幅下降,但流通环节的减少,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程序设计,政府信用及2个月回款的承诺,仍吸引了全国111家生产、经营、配送企业踊跃报名投标,最后共有86家企业参加开标,经过组织专家评标和议价谈判,最终两家配送企业和2055种药品中标,药品中标价与基本限价相比,综合降价幅度达31.4%。如按2008年全市8家公立医院药品实际采购金额匡算,预计节约资金6000万元左右,此举将大大缓解“看病贵”,让更多的市民享受改革的成果。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