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奶制品又再次遭遇“苯甲酸”风波。在国际期刊最新一期的《食品管理》上,广州市食品工业卫生检测所有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称,从广州商店和超市购买了142份乳制品,经分析检测有109份检出了苯甲酸,其中婴幼儿奶粉的检出率高达85.7%。
对此,广州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乳制品中不允许添加苯甲酸,乳制品中除酸奶制品外,其他按规定不得检出苯甲酸。不过,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近日也声明,牛乳中天然存在微量苯甲酸,因此正在修订的乳制品标准已规定苯甲酸的最高限量值。
事件背景
研究发现乳品多含苯甲酸
据悉,2006年10月至2007年1月期间,广州市食品工业卫生检测所研究人员,从广州商店和超市购买了142份乳制品,其中包括巴氏消毒奶、超高温灭菌奶、普通奶粉和婴幼儿配方奶粉。经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这142份乳制品样本中,有109份检出了苯甲酸,其含量从0.51毫克/千克到110毫克/千克不等。
其中,情况较好的是巴氏消毒奶,24份产品有11份检出苯甲酸。而普通奶粉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检出率,分别高达87.1%和85.7%。而论文作者戚平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们检测的所有乳制品中,苯甲酸含量都不高,“说明不是厂家人为添加的”。他推测说,乳制品中苯甲酸的来源可能与环境因素、生产过程等有关。
记者上周致电戚平所在的广州市食品工业卫生检测所,但却被告知戚平已休假,暂时无法联络上他。对于有关该篇论文的相关事宜,负责接线的工作人员称不方便转交由单位其他人员回复。针对这一消息,广州市食品工业卫生检测所相关人士日前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表示,戚平的论文只是对市场上奶制品中的苯甲酸含量进行调查,并未就苯甲酸对人体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对于这一事件,戚平随后对外发表声明,称部分媒体对其论文有所误解。其在声明中表示,“苯甲酸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乳制品中一般都含有苯甲酸,只是含量高低的区别。”
各方言论
质监仅酸奶可检出苯甲酸
针对这个在公众面前新冒出的乳制品添加物,记者专程采访了市质量监督技术局检测研究院,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苯甲酸是食品工业中常见的一种防腐保鲜剂,但乳制品中是不允许添加,同时也不属于乳制品中的例行检测项目。
但该负责人强调,酸奶制品由于其发酵过程中,可能会自动生成苯甲酸,故按规定,酸奶制品可以允许检出苯甲酸,但纯酸牛乳、调味酸牛乳不得超过30毫克/千克,果料酸牛乳不得超过230毫克/千克。而其他乳制品按规定则不得检出苯甲酸。
记者随后查询国家强制性标准《食品添加剂食用卫生标准》发现,苯甲酸作为一种食品防腐剂,允许用于冰棍、果酱、蜜饯、糖果、醋、酱油、调味料、饮料、酒等二十多种食品生产中,添加的最大使用量从0.5克/千克到2.0克/千克不等。而允许添加的食品名单中,的确没有任何乳制品。
不过,戚平在其近日的对外声明中也提出,“不得添加”并不意味“不得检出”,只有摸清乳品中苯甲酸的含量范围,才可以正确判断哪些是不良厂商“非法添加”,哪些是本身具有的。
就这一争议,多家知名奶粉企业也对记者称,企业本身并未添加此物,但亦委婉表示难以保证产品中不含苯甲酸。一名外资奶粉的相关负责人即称,牛乳中天然存在苯甲酸,这是无法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