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学术科研 > 正文
采用血液中激素指标判断过度疲劳的研究进展
www.yongyao.net  2009-2-27 17:37:30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孙洪雁( 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200438)

摘要: 人们试图用血液中某些激素指标来判断运动训练引起的过度疲劳, 但研究发现, 在众多激素指标中没有一个激素指标能及时地判断所有运动项目训练引发的过度疲劳。用激素指标来判断运动训练引起的过度疲劳有其局限性、不可靠性和延迟性。

关键词: 激素; 过度疲劳; 睾丸素; 皮质醇激素

中图分类号: G80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6204( 2008) 02- 0033- 02运动性疲劳是训练引起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可以说“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运动性疲劳只需要采用积极的及时的休息就能消除。过度疲劳是机体连续进行过度训练刺激而没有进行适当的休息, 使运动员出现运动成绩明显的下降、失眠、疲惫不堪、逃避训练、生病、脾气变坏等症状。过度疲劳时, 机体血液中很多激素指标出现与运动性疲劳不同的变化, 人们试图从这些激素指标的变化来判断和防止过度疲劳的发生。

1 不同血液激素指标与过度疲劳的关系

不同激素在人体机能调节作用不同, 它们对运动的反应也不同, 所以它们在机体出现或即将出现过度疲劳时的表现也不相同。

1.1 儿茶酚胺激素

运动时由于交感肾上腺系统活动, 导致血浆儿茶酚胺水平提高。儿茶酚胺调节能源物质代谢和心血管活动。以前人们总是把血液中儿茶酚胺激素水平高低与机体生理和心理压力的大小联系在一起。但是, 最近有学者认为“血液中肾上腺素水平反应精神压力, 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反映身体压力”的说法, 是不科学的。血浆中儿茶酚胺水平与运动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有关,但是与过度疲劳是否有关目前还不是很清楚, 因为过度疲劳的发生有两种类型: 交感神经兴奋和副交感神经兴奋两种。另外,大强度运动训练( 如短跑) 能诱发儿茶酚胺激素更显著的变化。所以, 血浆中的儿茶酚胺水平不能作为一个适合于任何运动项目判断过度疲劳的指标。

1.2 睾丸素和皮质醇激素

这两种激素是促能源物质合成和分解代谢的激素, 在训练的恢复期间这两种激素有明显的变化, 可作为潜在的判断过度疲劳的指标。

睾丸素( 几种已经证实的联系) 对力量型运动员来说, 力量的增加并非要同时伴随睾丸素/皮质醇激素之比同步的上升; 对耐力运动员, 如果下降意味着过度疲劳。对女运动员来说, 睾丸素和皮质醇激素与过度疲劳没有一致的联系, 主要是由于这方面的研究不多所导致的。研究发现, 安静状态的睾丸素和皮质醇激素水平以及与性激素相联系的血红蛋白水平没有因为过度疲劳而改变, 并且它们与过度疲劳状态下的成绩也没有关系, 所以说这两种激素的变化可能是因为训练导致的生理反应, 而不是过度疲劳的生理反应。

机体分泌总的睾丸素和血液中游离的睾丸素是平行变化的, 在训练中和训练后, 血浆中的睾丸素有两种变化: 在短时间练习中, 它随着运动强度、运动量、肌肉参加数量等的增加而增加; 在长时间的练习中它是下降的; 在耐力训练引发的过度疲劳中, 睾丸素是下降的, 至于它下降到什么水平、什么程度、是否影响到能量的供应等, 目前还不能明确回答。

皮质醇激素在过度疲劳期间的变化还没有明确的定论, 没有一致性。但有氧和无氧训练可导致它不同的变化, 这主要取决运动训练的时间和强度。短时间大强度练习以后, 它明显迅速下降, 但在几个小时后, 又恢复到原来水平。

总之, 虽然经常用睾丸素和皮质醇激素来判断过度疲劳, 但是它们的判断机理还待更深入和细致的研究。而用睾丸素/皮质醇激素比率来判断过度疲劳更是不很可靠的。大多数研究表明过度疲劳不一定影响血红蛋白含量。

1.3 促性腺激素

研究证明, 在外周血液中单独进行促性腺激素指标测试来调查其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复杂机制是不可靠的。

1.4 促肾上腺皮质素

关于它的研究不多, 它的分泌多少主要根据运动时间和强度来确定。在血液中糖的消耗和其他一些压力刺激下, 促肾上腺皮质素分泌将会增加, 所以在过度疲劳的状态下它的分泌将会受到影响, 这可能是判断过度疲劳的一个指标。

1.5 生长素

生长素与过度疲劳之间关系没有被清楚地了解, 只有争议性报道。

1.6 !- 内啡呔

!- 内啡呔与过度疲劳的关系也没有得到证实。

1.7 泌乳刺激素

泌乳刺激素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用它来监控过度疲劳不合理。

1.8 胰岛素

关于胰岛素在剧烈运动期间或者在过度疲劳期间, 与之相应的各种激素不同的反应还没有完全归纳。理论上, 在运动训练时不考虑血糖和训练时间的变化, 胰岛素水平应该是下降的, 但也有不一致的研究结果。

1.9 甲状腺素、雌二醇、雌激素、孕激素、黄体酮它们都与过度疲劳联系不大。

1.10 激素兴奋剂

以前用睾丸素、促合成代谢类固醇、生长素、氨哮素( 克喘素) 、血红蛋白生成素等来预防和防止和治疗过度疲劳。随着类固醇被禁用, 大家的注意力又集中到生长素和雌二醇激素上, 采用这些激素来消除过度疲劳是否有效果也未见报道。

把过度疲劳导致的中央和外周的激素分泌下降与正常训练导致的激素水平提高相比较, 结果是: 训练引起的垂体激素上升出现下降; 皮质醇、胰岛素和安静状态下的睾丸素都较低, 这些变化可能影响了运动后恢复期糖和蛋白质的再合成。在过度疲劳状态下不断出现比较低的呼吸商可能预示体内能量代谢成分的变化, 有利于脂肪分解利用, 而减少糖的消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