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医改把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保,上百万广东公立大学生将告别公费医疗时代,而数十万民办高校学生也将纳入医保范畴。消息传出,各高校和学生纷纷开始计算“赚了还是亏了”。
公立高校
学生难舍“免费午餐”
暨大文学院的陈同学今年因为中耳炎,在暨大附属一院看了几次门诊,医药费600余元,后来在学校报销了80%。来自农村的他对此比较满意,但最近有些担心:参加居民医保后,报销比例会不会下降?
记者采访几所部属和省属高校的学生获悉,目前大学生看病主要分两种:小病去校医室开点常见药,一般是免费或象征性付一两块钱的挂号费;病情较重,就去大医院看门诊或住院,事后拿单到学校报销大部分医药费。
据了解,广东高校现行公费医疗门诊报销比例一般均超过70%。例如,中大实行的是,门诊花费10元以内自付,超过10元的部分报销75%;华师等学校甚至实行全额报销。
“尽管校医室开的感冒药,总是一成不变的板蓝根、双黄连,但是免费啊!”华师大二学生小周说,公费医疗毕竟是“免费午餐”,现在新医改如果让学生自掏腰包购买保险,比如传闻的每年自掏80元,大家就要考虑是否参加了。关键看两个问题:一是参保要交多少钱,二是报销比例有多少。
在暨南大学某学生宿舍,记者随机采访了20个男生,绝大多数表示自己一个学期去校医院的次数不过一两次,都是感冒发烧或者皮肤炎症之类的小毛病,一年也花不了50块。是否要自掏腰包买新医保,大多数表示愿意,“毕竟天有不测风云,万一有大病意外,还是参加医保好“。但也有4个同学表示要“再考虑”。
学生并非医疗开支大头
大学生参加居民医保,学校是不是就丢掉“包袱“了?
记者采访发现,相当一部分公立高校财力较为雄厚,而且学生健康状况一般较好,医疗开支小,加上部省的补贴,有学校基本能够收支相抵。
现在高校“公费医疗”的模式也已改革。比如,目前中山大学每年需要为学生医疗保险支出约120万元。该校从2003年开始与保险公司全面合作,每生每年保费90元,除了国家统一划拨的60元补助外,学校向每个学生补贴30元,学生不需自己掏钱,而门诊和大病均由保险公司赔付。
相关人士介绍说,目前我省公立高校学生医疗保险参差不齐,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与保险公司开展全面合作,门诊和大病均由其负责,例如中大和华工;二是利用部、省补贴开展门诊报销,大病报销则鼓励学生购买30—50元不等的住院意外伤害险,例如暨大、华师;三是将部、省补贴的部分经费转化为门诊代用券,同时动员学生购买住院意外伤害险。
实际上,学生公费医疗带给高校的财政负担并不算重。中山大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高校学生生病较少,医保收支也就更宽裕;而社会保险包含老人和小孩,盘子更大,负担也就更大。这也是为什么保险公司愿意以每生每年90元的价格(低于160元)向其提供医疗保险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