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用药与健康 > 用药常识 > 合理用药 > 正文
藿香正气水其实不适合治疗中暑
www.yongyao.net  2009-7-3 9:27:25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医学指导/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医科闵存云博士

藿香类中成药解暑不对症?

“防暑该用什么药?对,来两盒藿香正气水吧。”“藿香正气水难喝,来一盒藿香正气丸吧……”进入盛夏,记者在不少药店了解到,藿香正气类中成药的销路明显看好,许多市民都会买点放在家里以备不时之需。而不同的医药厂家迎合消费者的心理,也大打防暑招牌。对此,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医科闵存云博士指出:其实这是误解。

为什么说藿香正气类制剂不是防暑特效药?闵存云解释说,按照中医理论,一年之中,夏至之前的温热性疾病称为温病,夏至之后的温热性疾病称为中暑。两者的基本原因都是热毒入侵人体从而导致发热等症状的出现。尤其中暑是因为暑热内侵,临床以高热、大量出汗、疲倦乏力为主要表现,严重的可能会出现虚脱。治疗应当以清热泻火、养阴解暑为主,而藿香正气类制剂具有辛温解表、散寒、除湿的功效,属于温热药,根本不适合治疗中暑。只有那些体内以寒湿为主,同时又感受热邪,发热不明显,出汗不是很多的人才可以服用。

祛湿驱寒方为 “本色”

“藿香正气药是传统中医药的经典老方,功能相当广泛,但主要还是用来理气祛湿和驱寒,而非目前不少人误认为的解暑特效药。”据闵存云介绍,藿香正气类感冒药是在古方藿香正气散的基础上经现代工艺加工而成,藿香正气散由藿香、大腹皮、白芷、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桔梗、紫苏、甘草、生姜、大枣等组成,具有辛温解表、散寒、除湿、止呕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体内寒湿较重,同时又受风寒外邪所导致的感冒。

夏季气候炎热,这时所产生的感冒多有热邪,不能再使用温热药,否则病情会加重。只有一向脾胃功能虚弱,或长期工作在潮湿的环境中,体内以寒湿为主的人才适用。这类人感冒时一般发热都不明显,通常症状是食欲不振、腹胀、舌苔白腻。部分因空调温度过低而导致的感冒也可以使用,因为这类患者多因经常往来于室内和户外忽冷忽热的环境中,易受寒邪侵袭。

“藿香正气类制剂用来治疗寒湿所导致的腹泻呕吐等胃肠型感冒很见效。”闵存云称,根据上述分析的配方,不难看出藿香正气类产品具有明显的燥湿作用,对于一些大便稀烂、无明显臭味的腹泻患者效果最好。但若怀疑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则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配些抗生素同时服用。

妙用话你知:藿香正气水可防痱解酒治中风

“藿香正气水效果虽好,价钱也便宜,但这种药确实比农药还难喝。”不少喝过这类药水的患者都会皱着眉头抱怨说。

的确,良药苦口用在藿香正气水上面最适合,它基本上是中药里面最难喝的一种,喝下去从食道到胃里都觉得像着火了一样热辣辣的怪难受。

但原来藿香正气水不一定要用来喝,以下一些特别的用法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于老人、幼儿、急症及昏迷等服药有困难的病人,夏天可用藿香正气水外敷点脐来达到治疗目的。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清洁病人脐部,取一块干净的纱布折叠成4~6层,将藿香正气水置于水中预热,待药温适宜时倒在纱布上,以充盈不溢为度,用塑料布覆盖纱布后,再用医用胶布固定,2~3小时后取下,每日2~3次。

这种做法有利于燥湿和理气和中,对中风后因气滞、或寒湿阻滞而形成的便秘的病人,或是腹部术后气胀、产后尿潴留乃至腹泻的小儿都有明显的疗效。

另据闵存云介绍,藿香正气水还有以下不少其鲜为人知的作用:

治湿疹:每日用温水清洗患处后,直接用藿香正气水外涂患处,每天3~5次,连用3~5天。

防蚊咬:夏日若不慎被蚊虫“侵袭”,可用藿香正气水外涂患处,半小时左右可减轻或消除瘙痒感。

去头癣、手足癣和灰指甲:藿香正气水中的藿香、紫苏、白芷、桔梗分别对多种致病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故而对头癣、手足癣、灰指甲有较好的疗效。用藿香正气水涂擦患处,每日1~2次,亦可多搽几次。5天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见效。

防痱子:中医认为痱子由表热夹湿引起,而藿香正气水有解表祛热除湿的功效,所以对痱子有良效,配合止汗爽身粉疗效更佳。

防晕车晕船:乘坐车、船前,可用药棉蘸取藿香正气水敷于肚脐内以预防晕车晕船。

解酒:醉酒的人往往易出现嗜睡、呕吐、头晕等症状,及时喝1支藿香正气水可止吐顺气和醒酒。

但闵存云提醒:藿香正气水因不易保存,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加入了不少防腐剂和酒精等辅料,一些病人可能会对其中的一些物质产生过敏,严重的患者服用本品后出现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以及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

因此患者使用时要特别注意,有过敏体质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7岁以内的小孩最好不要擅自服用,而外用时3岁以内的儿童也不太适宜。

来源:广州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