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学术科研 > 正文
中西医结合治愈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癜1例
www.yongyao.net  2009-9-17 8:58:36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癜(TTP)为一罕见的微血管血栓; 出血综合征,发病急,进展快,临床死亡率极高,治疗上十分困难。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愈1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朱某,女性,51岁,2005年6月以“四肢瘀点瘀斑伴发热5d”为主诉入院。该患半月前生气后出现腹胀,食少消瘦,口干便秘,失眠心悸,5d 前又出现紫癜及发热。既往年轻时流产1次,近3个月来月经量多,近期无感冒史。入院时查体:T38.7℃, P105次/min,R20次/min,Bp140/90mmHg, 神清语明,四肢皮肤可见紫癜,余无阳性体征。舌略淡,苔黄腻,脉弦数。血WBC8.9x10 9/L,N0.72,Hb90g/L,PLT35x109/L;肝功能示ALT及AST轻度升高,肾功正常,X线胸片及上腹部超声未见异常。初步诊断为(1)血小板减少紫癜,(2)贫血。入院后立即予骨髓穿刺涂片送检,并予止血敏2.0g, 地塞米松10mg 静滴,治疗后体温下降为37.9℃。于第2日中午患者突发短暂性意识丧失,时间约1min,苏醒后胡言乱语,躁动不安,肢体强痉,无偏身活动不灵,可见四肢及躯干有新发紫癜,皮肤进行性黄染。查体:T38.9℃, P115次/mi4.0mm,对光反射迟钝,心肺腹未查及明显异常,四肢肌张力增强,双巴氏征(+ )。为明确是否有脑出血,立即查头颅CT,于CT室因患者烦躁予安定10mg静推,头颅CT结果未见异常。回病房后立即心电监护吸氧, 又急查血常规示WBC10.8x109/L,Hb76g/L,PLT30x109/L;网络红细胞(RC)13.5%;外周血涂片可见破裂红细胞数>2%,分类正常,可见有核红细胞;凝血功能正常;化验室电话初步回报骨髓像结果为骨髓红系增生,巨核细胞数减少伴成熟障碍;导尿后急检尿常规示深色尿,HLD(++),Pr(+), 尿胆原(+ ),尿胆红素(-);血尿素氮略高9.0mmol/L,乳酸脱酶600u/L,电解质正常。因有精神症状及病理征,又请神经内科会诊,会诊后建议腰穿检查,脑脊液回报正常。至此,结合分析,诊断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明确。因我院无血浆置换设备,建议家属立即转上级医院治疗,但家属商量后因经济条件原因不同意转院,坚持于我院治疗。遂当天立即予冰冻新鲜血浆600ml输液,清开灵50ml,丹参20ml,甲基强的松龙400mg,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每日1次静滴。患者苏醒后意识呈嗜睡状态,面红口臭,舌略淡,苔黄腻,两脉均弦滑数。立即予清热利湿、凉营开窍之中药煎服:茵陈蒿30g,栀子15g,大黄15g,黄连8g,羚羊角粉3g(冲服),丹皮15g,生地黄15g,玄参15g,甘草10g,并予安宫牛黄丸日1 粒口服。第2日患者仍嗜睡,体温下降为37.8℃,大便通,小便仍黄,仍腹胀,继服上方中药汤剂。第3日患者神志转清楚,身目黄减轻,无新发紫癜,体温正常,自觉乏力,饮食增加。仍守原方,但大黄减为8g,羚羊角粉改为1g 冲服,甲基强的松龙改为地塞米松15mg静滴,停服安宫牛黄丸。第5日身黄消失,目黄明显减轻,大便2次,质不稀,黄腻苔减轻,停用大黄、黄连、羚羊角粉及生地黄,加石斛、麦冬、茯苓、白术。冰冻新鲜血浆连续输注6d,第2日起为400ml,地塞米松于静滴7d后停用。第8日目黄消失,复查血常规:Hb79g/L,PLT50x109/L,RC1.2% ,胆红素降为正常,苔转为薄白腻,脉弦滑,饮食增加腹胀消失,改前方为茵陈、猪苓、茯苓、泽泻、白术、党参、甘草、薏苡仁、白芍、柴胡、枳壳、陈皮、当归等煎服,随证加减。半月后病情稳定,紫癜明显消退出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