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社会零售药店销售药品时,除对毒、麻、精、放和戒毒药品实行特殊限制外,其他药品基本上处于自由销售状态。这种状况将会带来消费群体的药品滥用,危及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同时,由于消费者用药不当导致产生机体耐药性,用药剂量越来越大,造成药品资源浪费的同时,更严重的后果将直接影响我国的人口素质。因此从2000年4月开始,国家药监局出台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规定,药品分类管理是根据药品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原则,依其品种、规格、适应证、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分别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进行管理。
虽然规定中所下的定义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使用,非处方药由消费者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但根据我国国情,具体实施过程是分步骤进行的,首先要求药店在出售针剂、粉针剂和大输液时,必须凭顾客手里的医生处方。而对其他类的处方药,如抗生素等药品的销售没有立即作出硬性制约规定,所提出的管理原则是“逐渐推进”。
业内人士:进药店买药应该多问问
专家说,许多市民已经习惯了自作主张,凭经验自己买药给自己治病,特别在抗生素方面,以前在电视、报纸广告上耳濡目染的北京人更觉得服用抗生素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哪儿发炎了来两片先锋六号,消消炎就好了。“可实际上,许多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很大,长期服用患者会产生耐药性,而且有些抗生素还对服用者的肝、肾产生损害。”专家表示,“因此,患者在药店购买抗生素之类的处方药时,应先向店内的药师、医师进行咨询,说明自己是否正在服用其他药品、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是否怀孕等,然后在医师、药师的指导下购买、使用处方药。”
医药专家研究证实,目前抗生素滥用已造成了很大危害。病人治疗效果下降,由于滥用抗生素使病人体内耐青霉素的葡萄杆菌占80%以上,约1/3的绿脓杆菌对庆大霉素耐药,导致了常用的抗菌药疗效明显下降,同时浪费了大量药物;药物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链霉素、卡那霉素可引起眩晕、耳鸣和耳聋,庆大霉素等可损害肾脏,氯霉素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细菌的耐药性也迅速增长。
那么消费者患有一般小毛病,不想去医院但自己又判断不准确,去药店买药能买到对症的处方药吗?北京市药监局有关负责人说,患者可以向药店里的执业药师进行咨询。国家有关政策已明确规定:销售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甲类)的零售药店必须配备驻店执业药师或药师以上技术职称的药学技术人员,并规定执业药师或药师应佩戴标明其姓名、技术职称的胸卡,他们的职责是给消费者提供咨询,根据您的症状提供科学的合理用药指导,您可根据药师的指导并按照说明书及标签所示内容使用处方药。
来源:用药安全网整理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