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擅自更换抗生素种类
冯文利介绍说,抗生素一般分两类:一类是浓度依赖型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需一次给予足够剂量,才能起到较好的抗菌作用,通常每日1—2次给药;另一类是时间依赖型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对药物浓度在最低抑菌浓度之上维持的时间是有要求的,一日多次给药能取得较好的疗效,通常一日2—4次给药。
专家强调,患者不要擅自更换抗生素的种类,有些患者对抗生素期望值过高,使用某种抗生素一两天,没明显好转,就迫不及待自行换用其他种类的抗生素,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通常药物起效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至少应观察3天,如3天后仍不见好转,应咨询医生。此外,也不要症状刚刚消失,就停止用药,一般抗生素应使用至症状消失或化验结果正常后3天方可停药。
抗生素应用要避免认识误区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因此造成的肌体损伤以及病菌耐药性更是无法估量。
张志仁透露,公众对抗生素的应用存在一些误区:首先,认为抗生素药物是退烧药可以随意使用;其次,感觉抗生素药物越多药效越好;第三,认为越是新的、价钱贵的抗生素药物疗效越好。其实医生根据病人的病因选用抗生素药物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第四,无规律服用抗生素药物。许多病人患病后病情较重的时候能做到按时按量服药,一旦病情缓解,服药便随心所欲。但抗生素药物的药效有赖于其有效的血药浓度,如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第五,不少人随意应用抗生素药物预防细菌感染。哪怕是皮外伤、手术清除表浅的小囊肿等无菌手术也一律使用抗生素药物。事实上,如此滥用非但预防不了感染,反而会引起不良反应。
张志仁说:“消费者要讲求科学用药,适度用药,对吃的每一种药品都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冯文利还提醒道,抗生素不宜与含有益生菌成分的药物同时使用,这会影响后者的疗效,两药应间隔2小时以上。服用磺胺类药物最好多饮水,促进其从肾脏排泄,减少它在肾脏结晶,避免对肾脏的损害。喹诺酮类药物(如氟哌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可致儿童关节病变,因此不适宜18岁以下的儿童使用,有些家长给腹泻的儿童服用氟哌酸,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