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患病的应急处理
晕倒:
千万不要随意搬动。首先观察患者的心跳和呼吸是否正常。如果心跳、呼吸正常,可轻拍患者的肩部并大声呼唤,让患者尽快清醒。如果发现患者心跳、呼吸异常,或者呼唤无反应,则说明情况复杂,应将患者偏向一侧,头部放平或稍低,取后仰头姿势,采取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方法进行急救。必要时呼叫“120”进行抢救。
扭伤:
在患者扭伤处未出现肿胀前,先用冷水或冷毛巾浸敷,24小时后再改用热敷,外贴伤湿止痛膏。严禁搓揉伤处,以免肿胀加重。手腕扭伤,可将伤肢悬吊于胸前,或把患肢伸入上衣第3—4个纽扣之间。足踝部扭伤,应坐于地上,一手握患足踝部,另一手抓住脚趾,由外向里轻柔摇动数次,然后脚尖向下屈再向上翘起数次,可以缓解疼痛。
骨折:
如遇上外伤性骨折,并伴有软组织损伤出血,应首先止血、包扎伤口。然后就地取材,用木板、树枝等进行固定。先在代用器材上垫衣物、毛巾等软物,再把伤肢用绷带或布条固定在代用器材上,要特别注意固定骨折处的上下两个关节。如现场无器材或代用品,上肢骨折可将骨折固定在躯干上,下肢骨折可将伤肢与健肢固定在一起,再用担架或门板抬送医院。
心源性哮喘:
旅途劳累,常会诱发或加重心源性哮喘发作。应让病人半卧位,并用布条轮流扎紧四肢中的三肢,每间隔5分钟换一次,这样可减少进入心脏的血流量,减轻心脏的负担。
急性心绞痛:
有心绞痛病史的患者,出外旅游应随身带上急救药品。如心绞痛发作,首先应取坐位,不移动,同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服用麝香苏合丸或苏冰滴丸等药物。
急性肠胃炎:
旅途中由于食物和饮水不洁,很容易引发急性胃肠道疾病。如出现吐、泻或剧烈腹痛等症状,应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救治。
急性胆绞痛:
旅途中若摄入过多的高脂肪和高蛋白食品,容易诱发急性胆绞痛。发病时首先应让患者静卧,迅速用热水袋在患者的右上腹热敷,也可用拇指或食指揉压足三里穴位,可以缓解疼痛。
急性胰腺炎:
有的人旅游的目的就在于品尝各地的美食,常常走到哪里吃到哪里,暴饮暴食而诱发急性胰腺炎。一旦发病,应禁水禁食,用拇指或食指压迫足三里、合谷等穴位,以缓解疼痛,并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防秋燥:
秋季气侯干燥,空气中缺乏水分滋润,人易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预防的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吃过油、过甜、过辣、过咸的东西,少喝甜饮料;多吃粗粮和富含纤维素、矿物质的东西;多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秋季上市的许多水果和蔬菜都含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具有滋阴养肺、润燥生津的功效,是秋季养生保健的最佳食品。旅途中要注意食用。
来源:39健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