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中医药频道 > 中医中药 > 中医诊疗 > 正文
正确运用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www.yongyao.net  2010-5-27 10:41:59  来源:39健康网  责任编辑:tgf
分享到:

讲究:贴敷的基本方法

正确运用贴敷疗法才能取得预期效果,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积累及对文献的查证,针对穴位贴敷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行之有效的贴敷基本方法:

1、选择合适的时间窗

 贴敷具有温阳散寒、化痰平喘的作用,于三伏天进行效果最佳。一方面,夏季万物阳气皆盛,“冬病”到夏季多进入缓解期,贴敷可辅助已盛之阳驱散患者体内阴寒之气,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另一方面,长夏多湿,许多疾病到夏季易化湿、生痰而使病情加重,贴敷可祛湿豁痰,促使疾病向愈。具体到每个人而言,应在贴敷前对相关疾病及自身状态有一定了解,及早调理以进入疾病缓解期,合理选择贴敷时机,切勿盲目贴敷,加重病情。

2、辨证施治

药物均有偏性,中药治病即为“以偏纠偏”的过程,故临床运用宜辨证施治。

贴敷所用药物偏于温热,适用于正气不足、寒饮内蕴者,症见咳嗽、喘憋胸闷,咯痰色白清稀或呈泡沫状,形寒怕冷,四肢或后背发凉,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滑,诸症遇凉加重,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临床有一部分患者并不适合于贴敷,主要有:(1)痰热内阻:痰多、色黄质稠,或痰中带血,身热面赤,口干欲饮,溲黄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2)实热内蕴:不同脏腑实热证症状各异,但多有面红目赤、身热多汗、溲赤便结,舌红苔黄,脉数等共同表现。(3)阴虚内热:干咳少痰,午后潮热,手足心热,两颧发红,夜间盗汗,口干咽燥,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尚有部分患者虽有阳虚痰凝之本,因饮食、劳碌、外感等原因,夹有痰热之标,临床可见咳嗽或喘憋,咯痰色黄,质粘难咯,口干口苦,怕风,后背或手足怕凉,可伴有恶寒发热,舌淡,边尖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提示其证属寒热错杂,本虚与标实并存,不适合于立即贴敷,待标实去除后才能进行贴敷。

3、辨病施治

穴位贴敷疗法可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反复感染、慢性咽炎、鼻炎、COPD等多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疗效显著。但某些疾病虽以咳、痰、喘为主要临床表现,可能为肺结核、肺间质纤维化、甚至肺等特殊感染性或器质性病变,此类病人接受穴位贴敷疗效不佳,宜早期诊断、正确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4、提前就诊

患者在贴敷前应于呼吸科专科门诊就诊,尽可能明确中西医诊断,了解自己的证型和体质状态,辨别是否适合于三伏贴。若有痰热标实表现的,可提前干预治疗1-2个月,通过饮食调理、药物治疗等措施综合处理后,祛除痰热之标,进入适合于贴敷的状态,复其阳虚之本。若为适合贴敷的患者可提前告知贴敷注意事项,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

5、综合调理

穴位贴敷为疾病缓解期治本的一种手段,其他疗法不可偏废,应配合口服汤药、针灸、拔罐、耳穴、刮痧、推拿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以增加疗效。

6、贴敷注意事项

(1)肺部感染急性期、皮肤破损、严重的心肺功能不足者不适宜贴敷。(2)贴敷期间应饮食清淡,少食肥甘厚腻、煎炸之品、牛羊肉、海鲜、辣椒等辛温刺激、难以消化的食物及冰棍冷饮等寒凉之品,尽量避免风扇、空调直吹,适度锻炼,保持心情舒畅。(3)贴敷过程中,若皮肤局部出现轻微发红、发热、发痒为正常现象,缩短贴敷时间即可;若出现起水泡、水泡过大者可于医院请专科医生处理。有研究证明,局部反应明显者疗效更佳。(4)贴敷以治本为主,起效慢,一般疗程为三年,短期疗效不明显时,宜耐心等待。

陈词总结

贴敷为传统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冬病夏治三伏贴在夏秋季之交、人体阳气血脉最为旺盛之时,用具有温阳止咳、化痰平喘功效的温热药作用于特定腧穴,改善患者阳虚体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以治疗多种证属阳气不足、寒痰内蕴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减少疾病在寒冷季节的发作或加重次数。目前,穴位贴敷疗法的开展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通过提前干预、辨病辨证、选择最佳时间窗、配合多种治疗措施等方法的实施,可使病人得到更为有效的治疗,降低其近期及远期因病就诊、住院的频次,节约医疗资源及患者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使穴位贴敷朝着更加合理、有序、专业、科学的方向发展,还健康于大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