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学术科研 > 正文
“人造生命”诞生引争议 科学家被指“扮演上帝”
www.yongyao.net  2010-6-4 9:25: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tgf
分享到:

2010年5月21日,《科学》杂志报告了世界上首例“人造生命”的诞生——一种由人工合成的基因组所控制产生的单细胞生物——丝状支原体,由美国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的科学家“制造”出来,它被该研究所的“老板”克雷格·文特尔命名为——辛西娅(synthia,意为“合成体”)。

这项实验结果立即引起全球的关注。有人认为它预示着生命科学可能进入新纪元,但一些严厉的批评者则指责文特尔“想扮演上帝的角色”。

美国总统奥巴马很快致信总统生物伦理问题委员会主席古特曼,要求在一周内评估这项研究在医学、环境和安全等领域的影响。

15年“制造”出最简单生命体

听证会是一次正面交锋。

美国时间5月27日上午10点,文特尔出现在国会山,为引发伦理担忧的“人造生命”研究作证。他向听证会提交了36页的说明文件,涉及人工合成基因组控制生命的技术核心、研究过程、应用前景、伦理风险等关键问题,他回答,“我们的研究是一个概念证明,这些工具和技术将有望用于更多的关键领域。”

的确,“辛西娅”仅证明了“人造生命”这个概念,这种由人工合成基因组控制的单细胞生物,离复杂的生命形式还相去甚远。而“辛西娅”的技术核心在于其基因组完全由基本化合物人工合成,并被证明移植到近似细胞内后,仍能控制细菌的正常繁殖,因而被指“具有完全的生命特征”。

文特尔小组的技术路线包含三步:第一,对一种名为丝状支原体的微生物进行基因组测序,以解码其DNA的排序;第二,根据这种自然生命的DNA排序,用基本化合物合成基因组;第三,为了证明这种经过人工排序的基因组能否准确表达,需要把它植入到与其近似的山羊支原体中,观察它能否使细胞正常工作。

文特尔在听证会上表示,上述三个步骤耗用了研究小组15年的时间。

然而,一些科学家却并不看重这一成果。早在2007年,就在文特尔的构想初步实现的时候,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系细胞信号转导专家尼克·盖伊在《卫报》上撰文认为,文特尔小组的工作是建立在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之上的。完成这样一个实验,需要了解化学合成核酸的方法,需要利用DNA复制、遗传信息转录、翻译到蛋白质合成的多个步骤。而文特尔小组并非这些方法的发明者,“他们的工作只是利用这些现有的技术‘装配’出一个人工生命体。”

文特尔在5月27日的听证会中也坦陈,1980年代以来,科学界开始大规模转基因实验与基因组测序,形成大量基因库,也为自己的研究提供了技术环境。尽管如此,文特尔仍对自己研究的意义充满信心,“即使我们已经发现了人类基因组的所有基因,但还是不能理解最简单的细胞,这就是我们继续研究的原因。我们必须制定新的工具和技术用于构建大片段基因代码,并学习如何将基因组转换到另一个物种。”

2007年的研究成果发表后,文特尔认为,“一旦完成了支原体人工合成基因组的准备工作,将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合成第一个细菌。”他们预计这一过程大概需要数周或数月。而实际上,他们用了超过两年的时间。在新发表的研究结果中,文特尔团队最终完成了人工合成基因组,并将之植入活体细胞,重新启动受体细胞的生命程序:

研究小组将丝状支原体的(供体细菌)DNA解码,然后按照DNA序列,利用基本化合物合成了四条人造DNA链,并依靠酵母把四条DNA链聚合起来,最后形成关键的人工基因组。随后,通过基因组移植方法将人造DNA植入山羊支原体(受体细菌)中。为了让两种支原体交换基因组,研究人员把丝状支原体包装到一个胶囊内,并用酶来分解它们和摧毁它们的蛋白质,然后剩下裸露的基因组。

然后,科学家把这个裸露的基因组与山羊支原体混合在一起,并添加一种能把两者融合在一起的化学物质,产生同时拥有两个基因组的细胞。在这个杂交细胞分裂时,一种基因组(山羊支原体的天然DNA)应当在子细胞中完全死亡,而另一种基因组(丝状支原体的合成DNA)应留下来,才能检验合成的DNA是否具有复制和产生新生命的功能。由于供体丝状支原体的基因组中包含了一种耐受特殊抗生素的基因,研究小组用抗生素进行筛选,杀死受体基因组,存活的人工合成基因组就会指令细胞新陈代谢与繁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