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中药材市场的牛市行情还能持续多久
www.yongyao.net  2010-6-17 12:03:1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责任编辑:cqjm
分享到:

春节过后,国内的药市行情并未像前期行业普遍预测的那样进入下滑轨道,反而由于诸多“利好”因素的影响,出现“小阳春”,药市价格指数保持持续上行态势。在三七、草果、红花、白扁豆等旱灾概念品种的引领下,薏米、砂仁、酸枣仁、补骨脂等热点品种紧随其后,黄连、白芍、元胡、郁金、泽泻、高良姜甚至山萸肉也蠢蠢欲动。在这种大盘利好中,价格指数再创新高,2010年第一季度,国内药市行情指数与去年同期相比递增了108.94%。市场已呈现持续高温甚至亢奋状态,机遇与风险共存。

为何国内药材市场继续延续着2009年的高行情且不见退温迹象?这种牛市行情还能持续多久?笔者认为,这种行情的出现是由于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其中内因是根源,外因则是导火索和表象,两者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内在因素

代偿性行情回归的延续

2009年第一季度,全国药市行情已落入十年最低谷,且这种低谷是出现在整个中药工业产值持续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由于药材产销体系的不通畅和药材原料产销“剪刀差”的长期存在,家种药材屡屡药贱伤农,野生药材资源逐步枯竭,同时部分品种价格甚至低到不够人工费用。一旦压力累积到成本耐受临界点,生产者只能“用脚投票”,选择更能产生稳定收入的打工或种植有保护性收购政策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在原药材生产领域的持续“民工荒”影响下,近几年国内多数家种药材种植面积正逐年递减。2009年药市的高位运行也正是这种供求矛盾集中爆发的表现,“甲流”只是行情导火索。从2010年第一季度国内药市行情走势来看,这一波代偿性行情回归仍在延续。

劳动力成本的合理回归

中药材是药农劳动力以及资源价值的体现,但多年来中药材的种植收益已低于打工经济甚至粮食作物,而野生药材更是只计微薄的劳力成本而不计昂贵的资源成本。中下游企业也早已习惯了这种原料的低成本控制,很少考虑到如何建立稳定供应体系让源头产业也获得一部分红利。例如屡屡出现药贱伤农时,有哪家企业想过对烂市药材进行一些保护性收购?价格始终要回归价值,如果种几亩药材还不如出门打工两个月挣得多,药材生产只能面临日益萎缩的局面,生产企业也不得不时时面对原料供应的困局。

那么目前药材的相对高价位是否会像上世纪90年代那样刺激产区种植面积快速恢复呢?笔者认为,有一定难度。一则多年药材生产“一缺就上,一上就烂”教训早已让农户吃尽苦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二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民增收渠道的多样化,药材种植已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希望加大种植面积将原料低成本控制的枷锁继续套在农户身上已不现实。这点从今年开春后桔梗主产区种植面积继续萎缩便可见一斑,更何况桔梗已处于历史最高价位大半年时间了,而其它仍处相对低位的家种品种呢?

突发因素致阶段性供需矛盾

中药材生产靠天吃饭、“一季生产吃全年”的特性注定其无法像其它工业原料那样可以保证即时批量供应。旱情、雪灾、冻害等气候因素极容易造成其供应端的不稳定;疫情、质量事故等突发情况往往又容易造成需求端的大幅波动。在中药材现代化产销体系尚未完善成熟之前,这种突发因素造成行情大上大下的状况仍将不断出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