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游临床医学救治入手防控我国心血管疾病蔓延的第一道防线已基本失守,我们要筑造第二道防线,从心血管疾病的源头预防做起,进行第二次创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在“2010年辉瑞中国心血管代谢医学研究高峰论坛”上对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的中肯评价和建议。
胡大一教授指出,要进行第二次创业,首先要确立好五个方向:要从下游的临床救治为主转向疾病的上游预防为主;实现从实验室研究向循证医学转变;从单纯的关注数字到关注科学数据;从以大医院为中心向以社区为中心转变;从坐堂医生到社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转变。这样才能真正为从源头做起提供保证。同时这也需要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既有临床医学技术,又要懂得公共卫生医学,这样才能确保二次创业的创新。
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刘力生教授介绍,中国是心血管疾病的大国、是“重灾区”。来自卫生部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7)》数据显示,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已达2亿、血脂异常者2亿;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占国民全部死亡总数40%。高居第一位;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人民健康的第一杀手!据世界心脏联盟分析预计,到2020年,全球心血管病死亡率还将增加50%,其中76%将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尽管中国在心血管疾病临床救治领域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甚至走在全球的前列,但这丝毫没有降低我国因心血管疾病致死人数的增长速度,我国介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并未能阻止中国心血管病的攀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不良生活方式引发的心血管疾病的患病人数在更为迅猛地增加。
有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支架的数量为18万支,2009年增长到24万支,2010年预计会超过30万支。面对这些数据,很多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医生以此为豪,证实自己医院的技术水平有多么高超。“但我却为这些数据的增长感到焦虑,因为这控制不了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胡大一表示。
作为心血管代谢疾病的专家,真正的使命是尽快探索出如何进行早期干预、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的办法出来,所以我们要把疾病预防、生活方式的干预纳入到心血管疾病防控的首要位置上来。
从源头预防上进行第二次创业,并非是史无前例的革命,其实是有先例可借鉴的。比如芬兰作为上世纪60年代全球冠心病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到2000年却下降了80%,这个成绩的取得,一级早期预防是最重要的防线,功不可没。我们也应该尽早开始这一行动,响应卫生部提出的“健康中国2020”的中远期健康计划。
此次会议,邀请到了医学统计学专家金丕焕教授,北京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副主任詹思延教授,以及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部副主任郝秀原博士,就临床研究设计,统计学问题,临床登记研究的方法,以及如何写作和发表到国际心血管代谢刊物等临床研究设计,执行和发表过程中中国心血管代谢专家最为关注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深入讲解和举例介绍。其中具有“当代美国白求恩” 之美誉的狄家诺教授, 以正在云南进行的高血压领域临床登记研究的经验和成功发表经历, 给大家带来了如何展开有中国特色临床研究又一个新的思路。
- 2010.03.22
- 2010.03.29
- 2010.03.25
- 201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