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心理变化,最突出的是情绪、记忆思维方面的变化,焦虑、烦躁、紧张、郁闷、情绪低落、悲观失望、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严重者出现抑郁倾向最后发展成抑郁症,或是强迫症、焦虑症、恐惧症等。据相关数据统计,国内职场员工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就是抑郁倾向。
其次是身体变化,可能出现头痛、高血压、心脏病、肠胃溃疡、失眠、癌症等一系列心身疾病。来自美国相关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人类90%的健康问题与压力状况密切相关。
最后是行为上的变化,表现为吸烟次数增多,喝酒解愁、无端地发脾气、不关心子女和家人、工作效率低、离职、缺勤、迟到、旷工、总去卫生间、过食、吸毒、自杀等。
孙红说:“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的员工几乎无一例外都能感受到强大的压力。一个人自己内心力量是否足够强大、社会支持网络是否良好,是判断一个人逆商高低、会不会出现心理问题的关键。”
员工心理问题可能影响企业效率和效益,企业管理层的心理问题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等严重后果,特殊行业员工的心理问题甚至还可能给社会和环境造成灾难。职业倦怠成为心理健康死角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结果》发现,有70%的被调查者出现工作倦怠;《中国员工心理健康》调查结果表明,有25.04%的被调查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但是,在我国,员工的心理问题较少被关注。中国员工心理健康工程执行主任王伟指出,员工以忠诚、遵从和努力作为条件来换取工作稳定性的情况已不复存在,一些员工不再像以前那样努力工作,开始出现职业倦怠、精神萎靡。这些心理健康的死角,却被我们很多标榜“以人为本”、“员工第一”的企业忽略了。
自从2007年开始,孙红带领团队在北京世纪坛医院、石景山医院、宣武医院先后给医护人员实施免费的员工援助计划。但是孙红发现,接受服务的多为护士、低年资医生,管理者往往意识不到实施员工援助计划的重要性。
“这其中有文化观念因素、也有经济方面的因素。”孙红说。人们普遍认为心理疾病就是精神病,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另外,社会上一些提供员工援助计划服务的组织要价很高,没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事业单位不肯为此投入太多。实际上美国有调查显示,企业为员工投入1美元,可节省运营成本5—16美元。
近日,中国员工心理健康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是以国外的员工援助计划为基础,并结合我国国情而制定的一个关心员工心理健康的系统工程。工程心理学专家团队将深入签约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如今,中国员工心理健康工程已有签约心理机构600多个,签约心理工作者数千人。近百家企业成为签约客户,主要涉及通讯、金融、销售、IT、冶金等行业。
上世纪80年代,国际公认的员工援助计划由美国进入中国,从2001年起国内的一些企业开始重视心理培训,但规模不大,也非常零散。孙红认为,应加强领导层对员工心理危机问题的认识,纠正民众对心理问题的错误认知,加大专业心理工作者的参与力度,同时还要解决员工援助计划的本土化问题。
- 2009.01.06
- 2008.12.29
- 2009.06.18
- 200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