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告别“卖青苗”时代 医药成果转让市场趋于理性
www.yongyao.net  2010-7-19 9:13:41  来源:中国医药报   责任编辑:tgf
分享到:

在7月7日开幕的第45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上,由各科研院所、各省工业园区联合推出的医药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展示吸引了大批参观者,许多企业代表拿着笔纸,在宣传牌间穿梭,记录下感兴趣的项目。记者注意到,这次集体亮相的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有不少已经拥有新药证书或完成临床试验,这跟前些年医药技术市场大量充斥“卖青苗”的状况有所不同。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芮国忠表示,新药技术成果转化阶段的后移不仅提升了技术成果的价值,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技术成果产业化的风险。

企业在“青苗”前止步

“我们对青苗产品不太感兴趣,希望技术更成熟一些,否则企业承担的风险就太大了。”展会上,一家企业的工作人员如是说。

所谓“卖青苗”,是指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完成了新药研究的前期技术工作,发表了论文,取得了科技成果奖,但由于大多数科研机构和高校不具备进一步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能力,只能将成果转卖给有兴趣的企业和相关机构。虫洞(北京)卫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天岩表示,现在“青苗”之所以不受欢迎,原因在于科研院校的技术多停留在理论环节,没有到产品化阶段,需要一个科研再转化的过程,然而,一般的企业都没有这个转化能力。同时,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这些研究成果能否转化为产品批量生产,他们也并不关心。

事实上,“青苗”之所以不热,不仅在于企业不买,还在于科研院校也不愿意卖。

据了解,一个“青苗”的价格大概为几百万元人民币,相对于科研院校前期研发投入的技术成本,这样的价格是非常低廉的。每年国家给科研院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研究,而采取“卖青苗”的方式不仅成果转化率低,而且回报率小。更为重要的是,“卖青苗”会造成技术成果的流失,一些有市场前景的“青苗”以低廉的价格被国外买走。

南京中医药大学一次“卖青苗”的经历让他们至今耿耿于怀:该校历时10余年,与五六个协作单位共同投入人力、物力研制成功的一类新药,仅以320万元就让企业买断,除去成本,其利润根本体现不出知识的价值。

“其实,只要是好项目,企业也非常感兴趣,也愿意出高价钱,关键在于‘青苗’的含金量,科研院所必须跟市场对接。”北京大兴一家医药研发公司的负责人表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