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患有丙肝的张女士来到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拿药,每隔一天她都要注射一瓶干扰素(赛若金)针剂。交费后,张女士吃惊地发现,五百万单位的干扰素(赛诺金)针剂,只收了81.91元。“是赛若金的吗?别的医院都卖90多元。是不是开成了其他厂家的药啊!怎么便宜这么多?”收费人员笑着说:“你先去看看药就知道了。”张女士到西药房拿了药盒看了一下,才放心地交了费。
据了解,今年年初,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就在酝酿着云南医疗史上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医改——砍掉药品收入的利润,实施院内药品零加成销售。从4月份到现在,市三院对152个品规药品实施零加成销售,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向患者让利41万。从10月份开始,零加成药品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市三院院长李震表示,按照综合让利患者10%的利润测算,全面推开零加成药品销售之后,预计每年该院就向患者让利400—500万元。目前,这项具有创举性的医改,还在期待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加以支持。
药房外包 药品利润减少10%
据了解,零加成药品销售之后,医院砍掉了流通环节中加到药物费用上的10%的利润。以原来卖91元的五百万单位干扰素(赛诺金)针剂为例,让利金额为9.09元。4月份到现在,这种干扰素共销售了1410支,共让利12816.9元。
152个品规药品的零加成销售,不仅给患者“减负”,也让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到了良好的效益,上半年,医院的诊疗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7.7%。
市三院之所以能够实施零加成药品销售,是因为进行了 “药事服务外包”的改革,将医院的药房交给了第三方企业运作。医院和南京医药昆卫药事服务公司签订了《药品服务合作协议》,在省、市医院药品集中招标的基础上,对临床用药实行目录化管理,医院所需药品交由药事服务机构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通过医疗企业的订单集中和集成化的供应链条,减少流通环节,节约了生产及配送成本。
“以前医生、护士在仓库那里拿点棉签、口罩什么的都行,现在外包了,药房成了企业在管理,这方面的浪费就完全杜绝了。”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说。
在市三院,原来由医院管理的库房已经交给了南京医药昆卫药事服务公司,由该公司的两名仓库管理员协助医生进行工作。
电脑审核处方 切断“药代”与医生的联系
南京医药昆卫药事服务公司的仓库管理员康安的电脑中,记载着每一种药品的销售情况,一旦缺货或者货品供应不足,系统就会提示补充药品。该公司在离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不远的地方建立了仓库,保障医院用药。
康安的电脑上还有一套系统——处方审核与点评系统。每一个医生开出的处方,必须经过电脑审核后,病人才能拿到药。“你看这个红色的就是电脑没有通过的处方。这套系统里记录着全国现在在用的所有药品的说明书信息,如果处方上不同厂家生产的相同功效的药品同时出现,系统会立即提示医师,处方有问题。”康安说。
电脑能够将两种药品做仔细对照,并将不能通过的理由列在处方下方。电脑分析出结果之后,临床药师会审核电脑的分析结果,以更加详尽的理由将处方“打回”到医生使用的电脑平台,待医生处理之后,病人才能拿到药品。
目前,这个先进的管理系统已经在该院住院部全部推开,门诊也正在积极建设这套系统。
“大处方”、“与疾病无关的用药”、“同种功效不同厂家生产的药品”将在这套系统中被完全屏蔽,直到医师修改处方。这在“药品销售代表”进驻医院已成为医疗行业“潜规则”,销售代表和医师之间的利益关系左右着医生开出的处方的当下,这套系统也起到了将“药品销售代表”堵在医院大门之外的作用。
李震表示,这样的改革,切断了医务人员与药品供应环节的直接联系,防范商业贿赂行为,让药品采购、使用更加透明,对全院每一个医师实施全程信息监控。改革实施以来,临床用药更加科学、合理、规范,门诊、住院药品费用也开始明显下降,和去年同期相比,医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由51%下降到47%。
门诊处方电子化 取药不用排长队
市三院的西药房目前有两个容纳了全院所有药品的自动化药品柜。昨天下午2点45分,市三院内科门诊的肖医生为记者开出了维生素C片100片,2点47分,记者在收费处交了2.44元。药房工作人员在电脑上刷新页面,记者的名字便跳了出来。核对姓名之后,药房工作人员点击了电脑屏幕上的“确定”,自动化药柜里的传送带就开始工作,一束红色的光点,打在了维生素C所在的抽屉中。药房工作人员拿出维生素C,然后将写有服用方法的不干胶粘贴在药品上,上面仔细写着:一次1-2片,一日三次。从开处方到拿到药,记者仅花了不到五分钟的时间。
据李震介绍,门诊处方电子化将在9月份开展。“如果门诊的电子处方开始运行,医生的面前会有一台电脑,电子处方将直接到达收费处,而不用病人拿着手写处方去交费。交费后,病人还没到药房,药已分装好了,就可以避免排队取药。”
- 2009.01.14
- 2009.02.27
- 201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