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盛夏即将远去,气温开始渐渐转凉,早晚温差日益加大,初生至两岁间的宝宝因免疫功能发育不全,很容易受到上呼吸道疾病的侵蚀。流感是这个季节特别要当心的疾病。
秋季进入流感多发期,流感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流感所引发的各类并发症,如肺炎球菌肺炎等。一旦流感病毒侵入呼吸道后,破坏感染者呼吸道的上皮细胞,使得广泛存在于健康儿童鼻咽腔中的肺炎球菌乘虚而入,肺炎球菌一旦潜入人体,不仅可以由鼻咽部直接入侵中耳、鼻窦、气管支气管、肺部等,引起黏膜性疾病;还可能经血流播散入侵原本无菌的、与外环境无直接相通的器官组织,引起菌血症、脓毒症、脑膜炎、菌血症性肺炎以及脓胸、心内膜炎、心包炎、腹膜炎、骨关节炎等所谓侵袭性肺炎球菌疾病。
肺炎球菌疾病被人们称为“婴幼儿身边的危险敌人”,其危险性体现在其致病的严重性以及初期症状的隐蔽性。
肺炎球菌脑膜炎(脑膜或脊髓膜感染)其早期症状是发烧,无精打采或瞌睡,呕吐,以及颈项强直或四肢僵硬。
肺炎球菌败血症(血液感染)其早期症状是寒战,高热;
肺炎球菌肺炎(肺部感染)其早期症状是咳嗽,发热,呼吸困难、呼吸加快等。
肺炎球菌中耳炎其早期症状是耳痛,发烧,以及经常抓耳朵。
那么, 肺炎球菌究竟是如何传播的?
肺炎球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肺炎球菌携带者可以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时释放的飞沫传播给其他人,并可能在带菌者受凉、感冒等抵抗力降低时引起感染造成肺炎球菌性疾病;它的传播途径十分广泛,空气不流通、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车站,幼儿园、托儿所等都可能成为传播场所。因此,肺炎球菌是一种易被传播的细菌。
要预防肺炎球菌疾病,就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肺炎球菌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途径,室内空气不流通、经常开空调、人口密集的地方都可以成为该病菌传播的场所。2岁以下的婴幼儿应尽量避免在人口密集的地方长时间逗留。另外,从人口密集的公众场所回家后及时洗手;平时注意个人卫生。
然而,通过勤洗手、多通风等一般卫生习惯的改善是无法彻底预防肺炎球菌疾病的,目前更有效和权威的的预防手段就是接种肺炎球菌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医学界专家都认为,及早进行预防接种,使儿童获得抵抗肺炎球菌的免疫力,是对抗儿童肺炎球菌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为此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呼吁全球各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都优先考虑把儿童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纳入国家免疫接种计划,使得全世界的儿童免受肺炎球菌的侵扰。
- 2009.09.24
- 2008.06.30
- 2010.04.13
- 2010.0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