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用药与健康 > 用药常识 > 药物副作用 > 正文
警惕感冒药导致的粒细胞减少
www.yongyao.net  2010-9-18 1:36:10  来源:用药安全网整理  责任编辑:lingling19860810
分享到:

一位25岁的小伙子,因流鼻涕、咽、发热、四肢酸痛等症状,自认为“感冒”,到药店买了“对乙酰氨基酚”、“复方氨酚烷胺胶囊”,连服3天后出现厌食、恶心、作呕等症状。他误以为是继发感染了,又用了“清开灵”和“阿莫西林”等治疗,两天后上述症状加重,体温高达39℃,卧床不起。无奈来到医院检查,发现白细胞2.7×109/L,骨髓增生减低,被诊断为药源性粒细胞减少症。

粒细胞在骨髓中生长,来自粒-单细胞祖细胞(CFU-GM)。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及中幼粒细胞都具有分裂能力,属骨髓分裂池。晚幼粒细胞不再分裂,发育成熟至分叶核后,积存于骨髓贮备池,等待释放。

病因分析

粒细胞减少可有遗传性、家族性、获得性等,其中获得性占多数。药物、放射线、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细胞减少,药物引起者最常见.

症状介绍

病人可无症状或有非特异性症状,如乏力、纳差、体力减退,并有易感染倾向。是否合并感染视粒细胞减少程度。感染部位以肺、尿路、皮肤等多见。

检查手段

一、血象:白细胞计数多在2-4×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低。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正常。

二、骨髓象:一般正常,典型患者呈粒系增生不良或成熟障碍。

三、粒细胞边缘池的检查。   

四、粒细胞储备的检查。

五、白细胞凝集试验和血溶菌霉及溶菌酶指数是检测是否有粒细胞破坏过多的方法,但有假阳性出现。

治疗方法

首先应仔细查找引起粒细胞减少的原因,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因药物引起者,应立即停药。促白细胞生成药物临床应用种类较多,但疗效均难以确定。如维生素B6、利血生可用于各种粒细胞减少症。维生素B4、鲨肝醇、肌苷、脱氧核苷酸、康力龙等对抗药、放疗或氯霉素等因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有较好疗效。在病因治疗同时,对上述药物可选择其中1-2种,服用4-6周,观察是否有使白细胞回升效果,切勿认为药物越多越好,而同时使用数种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促进骨髓释放细胞进入外周血循环,当粒细胞减少是因为免疫因素引起,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时,有较好且持久的疗效。

在此,再次提醒感冒患者,得了感冒千万别擅自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选用药物。上述患者同时应用了“对乙酰氨基酚”和“复方氨酚烷胺胶囊”(也含有对乙酰氨基酚),两种药物同用,其“对乙酰氨基酚”总量超出了正常用量的一倍。这可能是导致粒细胞减少症的主要原因。其次,再加用“清开灵”、“阿莫西林”等药物,也是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因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