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安徽基层医改效果显著 药价降一半百姓得实惠
www.yongyao.net  2010-11-2 17:00:09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ting99
分享到:

药品加成,制度可持续吗?

增强激励,增加收入,医务人员有动力

对于药品加成,安徽省常务副省长孙志刚有一段论述:“药品加成已经演变成利益驱动机制,成为医疗机构运营的一个核心,置民族的身体健康于不顾,医疗队伍素质下降,老百姓怨声载道。如此多的弊端都是由以药补医机制引起的,因此不改机制没法推进基本药物制度。”

当前,农村“以药补医”的弊病比城市更明显,药品加成率一般都在90%以上,维持卫生院正常运转的资金几乎全靠药品收入。试想一下,没有药品加成,能不能保证医生使用基本药物的积极性?乡镇卫生院还有没有动力提供好服务?

一大早,亳州市谯城区双沟镇卫生院内科医生王永红的诊室很快挤满了患者。将近中午12点,王永红的病人还有五六个。他说:“自从改革后,每个月工资有财政保障和绩效考核,比原来涨了近一倍,养老也有了保障,心里踏实了。”

院长卞德平介绍,改革后次均门诊费用降了近一半,人数上升了30%左右,今年1—9月的收入达到320万元,比改革前同比增加10%左右。

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尤其是原来收入较高的业务骨干的积极性,是改革难点。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吴天宏介绍,财政保障机制是“根据前三年收支情况核定收支、明确省级和地方财政责任、实行绩效考核、保基本面同时对财力薄弱地区倾斜”。为此,对卫生院超过财政部门核定年收入的部分,芜湖市、天长市、马鞍山市等积极探索用于激励,将其中的70%返还用于奖励骨干,30%用于卫生院的业务骨干进修、设备采购、债务化解,极大鼓舞了卫生院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记者注意到,这些医生开出的处方都用上了较便宜的基本药物,患者的门诊次均费用明显降低。

由于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的药品也是全部零差率销售,但是村医人员岗位、收入并没有纳入综合改革,而是实行每1200人给予8000元补助的办法,房屋、设备、诊疗系统进行全省和各地级市统一规划投入。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认为,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如何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的问题,安徽省综合改革给出了答案,它将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收入、实施绩效工资所需政府补助都纳入到机构的整体收支中统筹考虑,建立了投入产出效率相对较高的机制。

财政不宽裕,模式可推广吗?

开局良好,成本可接受,全国可借鉴

总结效果,安徽省医改办副主任余群认为这一改革开局良好,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出现“四降一升”的可喜变化,即次均门诊药品费下降30%、抗生素使用率下降27%、次均门诊费下降25%、次均住院药品费下降27%,而门诊人次却增长21%。

高开焰分析,门诊人次上升与药品零差率销售有关,而住院人次下降却与打破“以药补医”机制、建立新机制有关,一是新农合基本药物门诊报销比例提高,一些为求得住院统筹而住院的病情较轻的患者转向门诊;二是以前医生为求多收入,让可以不住院的患者也住院,这种现象减少了;三是乡镇卫生院大量的超范围手术减少,住院人次随之减少。

安徽是农业大省,财政并不宽裕。可喜的是,这样一场“动筋骨”的改革,其成本却不算太高。

吴天宏说,今年新增的财政投入不会超过20亿元,以后每年更少。而全省一年的“民生工程”投入达到300亿元,相比起来确实较少。再加上新农合对基本药物的报销比例提高、药品采购成本减少、门诊人次增加带来的收入增多等等,让其改革成本大大降低。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医药物流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宪法认为,安徽模式经过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之后将具有普遍意义,对基本药物制度的初步建立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