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世界临床疼痛大会暨第一届亚洲疼痛大会和第四届中国临床疼痛学术会议新闻发布会报道
2010年10月30日上午,在清华大学玉泉医院麻醉与疼痛科安建雄教授的主持下,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了第十四届世界临床疼痛大会暨第一届亚洲疼痛大会和第四届中国临床疼痛学术会议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届世界疼痛医师协会(World Society of Pain Clinicians,WSPC)会长,宣武医院疼痛诊疗科主任倪家骧教授以及下一任WSPC会长Robert Seventer教授 、英国匹兹堡大学疼痛中心主任Doris Cope教授和华盛顿医学中心麻醉与疼痛科主任Alex Cahanar教授就疼痛治疗阐述了各自的学术见解、成果及最新的专业研究进展,向与会的媒体记者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一、为无痛世界不懈努力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社会老龄化的到来,疼痛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慢性疼痛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问题,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的功能障碍。疼痛一直是让民众头疼的问题,骨关节痛、组织疼痛等慢性疼痛更是使民众备受折磨,虽然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大多难以治愈,因此有人把它比喻成“不死的癌症”。
世界临床疼痛大会已经成功地举办过13届,但前13届都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举办。在2008年5月28日至6月1日在韩国举办的第十三届世界临床疼痛大会会议期间,在国际和国内同仁的大力推荐下,倪家骧教授代表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努力申请,获得世界疼痛医师协会执委会批准,成功申办第十四届世界临床疼痛大会。本次会议是目前为止唯一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界临床疼痛大会,本届大会邀请国际上众多疼痛领域的知名专家前来授课,并将国内开展的各项先进技术在会议上进行交流,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疼痛事业的发展。本次大会也是第一届亚洲疼痛大会和第四届中国临床疼痛学术会议,倪家骧教授指出,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疼痛事业的成熟和发展,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疼痛医师与世界各地同道们携手创造一个无痛世界不懈努力的决心。
二、多学科合作治疗模式是疼痛事业发展的趋势
世界公认疼痛医学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学科,是未来最有发展的临床学科之一。卫生部2007年颁布的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疼痛科’诊疗科目的通知,是中国疼痛医学事业发展的里程牌。倪家骧教授指出,疼痛的诊疗往往需要多种手段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疼痛科由麻醉科、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风湿免疫科、肿瘤科或康复医学科共同协作,由具有临床疼痛诊疗工作经历及技能的执业医师组成,这是中国疼痛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目前,在发达国家还有这样一种趋势,根据医生的治疗手段,把疼痛科分为疼痛内科、疼痛外科、疼痛技术外科等。Doris Cope教授指出,在她任职的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疼痛治疗中心,治疗疼痛是多学科合作的,有完整的疼痛诊疗体系,多学科合作模式更利于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无痛医院,减轻患者疼痛,体现人文关怀。在国内疼痛多学科治疗模式还没有普及,北京宣武医院疼痛诊疗中心采取多学科合作方式,与院内骨科、神经内科、功能神经外科等科室紧密合作,构建了一条疼痛诊疗链,为患者提供综合性治疗服务,达到令患者更满意的治疗效果。
三、个体化治疗疼痛
疼痛治疗效果不好时,临床常常会频繁更换止痛药,或增加止痛药用量。尽管如此,有时仍然未能有效缓解疼痛。医生仔细分析每一位患者的具体病情,尤其是分析疼痛的原因,是有效缓解难治性疼痛的前提条件。Alex Cahana教授指出,在治疗前应该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例如分析其身体疾病状态、基因表型、心理状态等,然后评估其疼痛风险状态,是属于疼痛的高风险人群,还是特殊的疼痛人群,选择个体化方案以适用不同的患者。这种个体化治疗既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又避免了采用不适当治疗方案给患者带来的身心损害。
四、呼吁政府加大疼痛事业发展的资金需要
政府卫生投入是确保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像宣武医院这样大规模的正规疼痛科太少,很多医院都没有疼痛科,造成患者就医不便,还有一些非正规的疼痛科滥用注射技术,造成了患者经济和身心的伤害。Robert Seventer教授呼吁发展中国家应该增加疼痛防治方面的资金投入,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五、防重于治,应重视疼痛预防
疼痛作为危害全球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已越来越备受关注。在普及疼痛知识方面和疼痛科诊疗范围方面的介绍非常必要,目前此方面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人对“慢性疼痛本身也是病”这一概念的认识明显不足。安建雄教授评论,预防疼痛在某种意义上比治疗疼痛更重要,预防疼痛可以节省大量的卫生资源,应该多做预防疼痛的科普知识宣传,加强患者健康教育、重视疼痛的预防,使大众能了解预防疼痛可以从一个细节、一个动作做起。让我们与世界疼痛诊疗接轨,共同揭开世界疼痛治疗事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