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用药与健康 > 用药常识 > 医药常识 > 正文
中国人为何易得糖尿病?
www.yongyao.net  2010-11-17 17:16:54  来源:深圳特区报   责任编辑:cqjm
分享到:

广东患病率高达12.6%“刻不容缓”的呼吁背后,是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升高的严峻现实。

据介绍,目前全世界逾3亿人患糖尿病,约占世界人口的6%。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发病率由上世纪80年代的 0.84%,激增至2007年的9.7%,20年间增加了10倍!而广东更高,2007-2008年广东省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20-74岁居民 糖尿病患病率为12.6%,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毫不夸张地说,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病、一场“灾难”。

据了解,前几年深圳的糖尿病患病率近5%。但这并不值得骄傲,因为深圳人口太年轻了,如果人们的健康意识没有提升,二三十年后也许深圳的发病率会跟广东一样。

还要警惕糖尿病的年轻化趋势。以前糖尿病患者基本都年纪大,现在甚至有十几岁孩子患上糖尿病。周仁认为,这与生活条件、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临 床所见,患者也多为白领、大款,打工者很少。改革开放前,人们吃饱都成问题,更谈不上吃好,这也成就了中国糖尿病的低发病率;而现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 大鱼大肉代替了粗茶淡饭,汽车代替了走路和骑车,人们的健康意识却没有相应提高,胖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

中国人尤其不能胖

并非只有高危人群才需要预防,周仁指出,任何人都需要小心糖尿病,尤其是中国人。

他解释说,中国人(属蒙古人种)与白人(高加索人种)的一个不同是,高加索人种的胰岛细胞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强很多,即便比较肥胖,胰岛素细胞也 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以抵抗血糖的升高。但中国人肥胖后,胰岛细胞产生胰岛素的能力较差,不足以对抗血糖的升高。因此同样程度的肥胖,国人得糖尿病的更多。

加强教育重视体检

糖尿病严重伤害患者健康,对个人及国家的经济也是非常大的消耗。周仁认为,糖尿病教育非常重要,新加坡的经验值得借鉴,在经济快速起飞的阶段,新加坡也出现一个糖尿病发病突然升高的过程,加强教育后,人们健康意识提高,现在发病率与高峰期相比已有所下降。

糖尿病不能根治,但可以预防;如能有效控制,患者工作和生活都不会受到影响。周仁提醒,要重视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出现口渴、尿急、多吃这些信号 要及时去医院检查,不过,鉴于几乎一半的糖尿病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因此无论年龄大小、体重胖瘦,任何人都要重视每年的健康体检。

糖尿病患者的两个误区

1、不吃药,但是少吃饭、多走路,行不?

——不行!

“目前为止,这还是不能根治的疾病,一旦患上糖尿病,代谢功能就不可能回到正常,一般需要终身吃药。”周仁说。

有些糖尿病患者认为,少吃饭、多走路,血糖可以降下来,于是就不吃药。周仁明确指出,这是一种认识误区。“现在医学界认为,无论多年轻的糖尿病 患者,如果他不用药,即便保持着很好的饮食、运动,血糖也能接近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的高值,但是,他的代谢功能仍然会有一些不正常,这些小的异常日积月 累,会使病情逐渐加重。所以一定需要药物的帮助,药的作用利大于弊。”

2、打胰岛素就是病入膏肓

——并非如此!

有些患者还有一个误区:不愿打胰岛素。认为打胰岛素意味着病入膏肓。“其实糖尿病的本质就是缺少胰岛素,血糖才会高,所以补充胰岛素是非常适合的。”

周仁介绍,1型糖尿病和多数晚期或血糖很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是控制糖尿病的利器,不是催命的咒语。在胰岛素发明之前,先天患有1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命一般不超过25岁,胰岛素发明之后,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得以拯救。胰岛素的发明者班廷于1923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他生日这天现在被定为世界糖尿病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