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或致药源性腹泻|如何应对抗菌药药源性腹泻
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用药与健康 > 用药常识 > 药物副作用 > 正文
抗菌药或致药源性腹泻
www.yongyao.net  2010-11-3 12:41:53  来源:用药安全网整理  责任编辑:lingling19860810
分享到:

抗菌药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抑菌药是仅能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而无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抗菌药包括人工合成抗菌药(喹诺酮类等)和抗生素。抗生素是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属)的代谢产物,它的浓度时能杀灭或抑制其他病源微生物。

有些抗菌药的使用可引发药源性腹泻,因此抗菌药的使用切忌要谨慎。

药源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是指由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大便次数异常增多或大便性状发生改变。在临床上,凡是能损伤胃肠道黏膜和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的药物都可能引起药源性腹泻。其中,使用抗菌药物后引起的腹泻和伪膜性肠炎较多见,这一类药源性腹泻又称为抗菌药腹泻(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那么,哪些抗菌药容易引起抗菌药腹泻?哪些措施可以防治抗菌药腹泻呢?

易引起药源性腹泻的抗菌药 

据调查,在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人中,约10%的病人可能发生抗菌药腹泻。目前认为,除万古霉素、肠道外给药的氨基糖苷类外,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均能诱发抗菌药腹泻,特别是林可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如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光辉霉素、新生霉素、红霉素及某些磺胺类药品。其中,口服氨苄青霉素的病人,给药1周后,腹泻发生率达到11%。发生率的高低与服用剂量有关,如果每日应用2克以上,发生率较高。

抗菌药引起的腹泻通常为水性腹泻(水样性变、比较稀薄),严重时伴有出血、发热、腹。伪膜性肠炎少见但严重,常在使用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后出现,口服或注射给药均可致病。其他抗菌药偶尔也会发生伪膜性肠炎,如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氯霉素、咪唑类和氟喹诺酮类。服用四环素时间较长时,常出现伪膜性肠炎。

预防抗菌药腹泻4措施 

不适当使用抗菌药会引起抗菌药腹泻,所以说,预防措施应从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入手,具体有以下4点措施:    

1.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抗菌药仅限于病情确实需要时方可使用,且应该由医生选用其抗菌谱能覆盖可疑病原菌的抗菌药。有时,医生会给病人做药物敏感试验,以利选用最合适的抗菌药。病人不可擅自凭经验随意使用抗菌药。

2.用药期间,注意观察。病人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自己的药物过敏史,尤其是药物腹泻史。病人在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大便情况,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腹泻,应及时停药或到医院就诊。

3.遵医嘱服用抗菌药。抗菌药的治疗剂量和疗程均由医生根据病人年龄、肝肾功能情况拟定方案,病人不可随意改变剂量、服用时间等。

4.其他注意事项。为避免或减轻抗菌药引起的腹泻,病人可在就餐时同时服用抗菌药,或先给予小剂量后再逐渐递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