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报道,美国礼来制药公司全球新兴市场总裁戴柏豪在沪透露,礼来正准备在中国市场展开收购。作为全球十大制药公司之一,礼来是目前为止唯一在亚洲有风险投资的全球制药公司。礼来亚洲风险投资基金自2007年设立以来,已完成6笔投资,投资额超过4000万美元。戴柏豪近日透露,礼来亚洲风险投资基金在中国已投资5家公司,涉及生物医药、医药商业和物流。此前礼来一直强调不会展开大规模并购,但戴柏豪表示,针对中国市场,不排除在战略领域并购本土企业。他表示,礼来已成立了一个针对中国并购的团队。并购领域将限定在处方药市场,暂时不会进入非处方药市场。目前礼来业务领域主要集中在糖尿病、肿瘤和神经学领域。
而就在前不久,法国制药商赛诺菲-安万特刚以5.206亿美元收购了中国本土药企美华太阳石集团公司,完成了跨国医药巨头在中国最大的一笔并购。随后,瑞士制药公司奈科明也宣布斥资2.1亿美元,收购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51.34%股份。近日,美国雅培制药公司也透露,在完成62亿美元对比利时苏威的收购后,目前正在整合其在华业务。
一场并购盛宴已然开席。业内人士关注,究竟是哪些因素促成了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的这场并购盛宴?
破解药物创新难题
辉瑞公司高级副总裁兼全球研发总裁迈克·道斯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创新药物研发越来越困难是让其夜不能寐的难题。他介绍说,目前开发一种创新药物,企业平均投入至少20亿美元。如果企业同时有十几个甚至20个新药处于FDA审批阶段,其研发成本压力之巨就很难承受。同时,研发新药的风险也不可小觑。有些企业投入巨资研发出的新药,与原来使用的旧药相比效果提升得并不明显,而可能因此根本得不到批准。
在此背景下,跨国制药企业希望通过寻求合作来分摊研发的投入和风险,共享研发成果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辉瑞全球开发运营副总裁、辉瑞亚洲研究开发中心总裁杨青介绍说,辉瑞目前跟张江某高科技公司共同开展关于耐药性抗药性肺结核病的研究。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合作走出一条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分享知识产权的双赢新路子。
罗氏集团首席执行官施万博士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罗氏在亚洲范围内有一个制药合作机制,那就是,他们会在亚太地区寻找合适的并购和合作的机会。在大多数情况下,罗氏会采取授权,或者与科研机构或制药公司合作的方式,但是有时候这些合作也会引发一些并购的活动。
其实,吸引跨国药企通过并购或合作的方式与本土企业共同开发新药的原因,除了分摊研发的投入和风险以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即中国医药市场巨大的潜力带来的吸引力和中国药企创新能力的增强。为了占领中国这个巨大的新兴市场,很多跨国药企专门针对中国人主要的疾病状况和药品消费特点加大投入,以打造出一些专门供给中国市场的药品组合。例如中国肝病患者众多,多家跨国药企近年来纷纷将治疗肝病药物引入中国,并积极开展创新肝病治疗药物的研究。在此背景下,通过并购和合作来开发针对中国市场的新产品就是自然而然之事了。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才的回归和中国本土药企自主创新意识、能力的增强,本土药企在药物开发各个环节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这也吸引着跨国企业的目光。
事实上,欲意分享合作开发新药的盛宴,本土药企应该具备三大条件:首先是拥有科研实力,特别是药物后期开发,承担二、三期临床试验的能力,其所获得的关于作用机制、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数据能被国际认可。其次是研发理念和工作方式与跨国药企相接近,以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能较好地交流。最后是本土制药企业应具有强大的销售网络和营销能力,以保证新药上市后取得较好收益。
- 2011.01.07
- 2011.01.11
- 2011.01.13
- 2010.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