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2月20日,美国NBA爵士队老板LarryMiller因糖尿病并发症发作在家中去世,享年仅64岁。次日,老板娘悲伤地坐在LarryMiller的空椅子旁看比赛。
约2/3的美国成年人受超重或肥胖困扰,大大增加了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因此投资者关注GLP-1激动剂药物的开发和进展实为明智之举,它或许能增加你的投资组合价值。
资本大鳄CarlIcahn在医疗免疫(Medimmune)和英克隆(ImClone)投资得手后,下一个目标应该是Biogen、Genzyme和Amylin制药。最近,他一举提名5个董事候选人进入Amylin董事会。业界认为,他此时介入与公司的主打产品降糖药Byetta长效制剂可望在今年通过FDA批准,或出现更好的临床试验结果有关,该药究竟有多大魅力,能为他见好就收地出售Amylin制造机会呢?
副作用未必是坏事
药物一般都有副作用,但有时候副作用并非是坏事,比如降糖药拥有减肥副作用。近几年,一类称为GLP-1(glucagon-likepeptide-1,又称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激动剂的药物颇受关注,因为它能让约90%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过程中减肥。目前为止,Amylin制药公司和礼来合作开发的Byetta是市面上唯一在售的GLP-1激动剂,不过这种独家垄断的销售局面很可能会改变。
Byetta于2005年上市,去年的销售额为6.79亿美元,远低于一个"重磅炸弹"10亿美元的年销量,其表现平淡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必须每天注射2次,不太方便,许多不能减肥的口服降糖药与它疗效相当。
为此,诺和诺德希望尽快推出一种每日只需注射一次的GLP-1激动剂新药liraglutide。美国FDA已收到该药的上市销售申请,但不太可能在PDUFA限定的目标日期3月23日之前完成审批程序,FDA已安排一个顾问小组4月初开会讨论该药的上市问题。
面临这种后来居上的紧逼势头,Amylin药业和礼来也不甘示弱,它们正紧锣密鼓地开发一种每周注射一次的Byetta长效制剂(与Alkermes公司合作利用其长效制剂技术)。公司计划在今年第二季度后,证明成功使用于Ⅲ期临床试验的Byetta长效制剂与新生产厂生产的Byetta等效,向FDA递交NDA申请。Amylin药业和礼来此时正处于市场驱动期。
可以想见的是,liraglutide获得批准后,有些使用常规Byetta的病人或许会转用该药,但若Byetta长效制剂能尽快获得批准,医生可能会建议病人尽可能不要换用全新药物,不妨等等Byetta长效制剂。
要注射还是要口服
降糖药是商家必争之地,迄今为止,这一领域并非只有这两家在"竞赛"。罗氏也有一个GLP-1激动剂药物taspoglutide,目前正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阶段。葛兰素史克(GSK)最近宣布,公司将开始GLP-1激动剂药物Syncria的Ⅲ期临床试验,该产品最初由人类基因组科学公司(HumanGenomicScience)开发。
罗氏和GSK的GLP-1激动剂都是每周用药1次,上市时间都在liraglutide和Byetta长效制剂之后,可能会丧失不少市场先机。如果无法显示出更好的卖点,这些后来的me-too药可能销售平平;但若罗氏和GSK能"后来居上",证明自己的药物比前者疗效更优,或副作用更小,或安全性更好,仍有机会抢夺市场份额。想当年,强生的抗精神病药物Invega和惠氏的抗抑郁药Pristiq最初上市时,也没能打动投资者和病人,但因为有良好的临床数据支持,后来就卖火了。事实上,Byetta已被发现可能与胰腺炎有关,该药去年第四季度的销售量下滑。
其实,所有开发GLP-1激动剂药物的制药商都将面临一个风险,即患者是否愿意选择注射疗法。默沙东的口服降糖药Januvia在Byetta上市一年后获批,前者去年的销售额已经突破了14亿美元。每周注射一次的药物当然能胜过每天注射1~2次者,但人们会否弃用口服药选用每周注射一次的药物,只能拭目以待。
诺和诺德似乎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该公司正利用爱尔兰Merrion药业公司的技术,开发GLP-1激动剂口服制剂。该药的上市时间目前还无法预知,但它若能集口服药与注射剂的优势,上市后极可能是一个"重磅炸弹"。
链接
FDA抬高降糖药审批门槛
由于GSK的文迪雅可能与心脏病风险有关,美国FDA对降糖药的审批更为谨慎,要求药厂专门提供关于心血管安全方面的试验数据。去年12月17日,FDA宣布开发降糖新药需要做更详细而深入的心脏病风险评估,这一决定增加了医患开药和用药的安全系数,增加了药厂的开发成本和时间,同时增加了市场上至少100多种在研降糖新药项目的不确定性。心脏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倘若昂贵的降糖新药会增加心脏病风险则弊大于利,人们自然会选择似乎并无此风险的老药,如注射胰岛素或口服二甲双胍。
目前,行业典型的临床试验往往招募相对年轻和健康的病人,增加试验成功几率,减少药物毒副作用和死亡风险。根据这项新政策,制药公司将不得不针对高风险患者,如对老人和严重糖尿病肾病问题的复杂病人进行更多、更接近临床现实的药物测试,成立独立委员会监测与药物相关的心脏病、中风和与心脏病相关的死亡发生率、住院率,经统计分析确定该药可接受的风险上限有多大。而FDA审批降糖新药的底限仍为能否有效降低血糖。
据悉,FDA已致函各大制药公司,详细描述该政策变化,目前已有约100~150家进行此类药物研发的公司接获通知。可以肯定的是,出于安全性考虑,新规将使药厂进行更长时间的临床试验,药物推迟几年上市、增加研发费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现在审批省时、省力,未来药品出现安全问题被召回或起诉,企业所遭受的损失可能更大。从这个意义上讲,FDA的决定是正确而及时的。
- 2010.12.31
- 2011.01.04
- 2011.01.07
- 20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