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届广交会11月4日如期结束,医保展随之谢幕。据大会统计,108届广交会到会客商人数较上届略减,然而医保展成交则略增两成。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下称“医保商会”)统计数据显示,本届广交会医保商品共成交金额达40451.55万美元,较107届增长18.29%,较106届增长23.66%。
“对照金融危机前数据,类似本期广交会客商减少但成交略增的情况较为少见。这表明本届展会有效采购商的人数比例相对提高,但需求同时受到回暖趋势和不确定性预期的影响。”广交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刘建军在闭幕式上表示。
卖家签短单成主流
《医药经济报》记者在场馆发现,不少医药外贸企业选择与采购商签订短期合同,而非中期或长期订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汇率变化和原材料上涨的风险,但也影响了成交议价竞争力。
“我们现在只签订了后两个月的订单,因为汇率变化和原料价格很难提前确定。”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经理王海涛向记者表示,现在采购商需求很大,而且签订中长单、大单的意愿强烈,但企业方面对此非常谨慎,因为未来几个月中药材价格走势如何还不能确定,所以只能选择短单尽量减小风险。
今年前3季度,中药材的价格如同坐上“过山车”一路飞涨,很多中药材价格甚至上涨了几十倍。尽管中药原药价格飞涨,但在本届广交会的中药材展区成交活跃,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等地的客商采购意愿强烈。据统计,中药材成交额达4005.21万美元,占总成交额的9.9%,较上届广交会增长54.85%,较106届增长亦达36.37%。
“我们现在都不敢在内地采购中药材,因为价格实在太高了。”香港德生堂中成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孙群卫向记者表示,过高的中药材价格使得公司生产中成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尽管其在北京有生产基地,但现在已经开始着手从东南亚其他国家市场寻找更为低廉的中药材资源。
“现在是采购商需求旺盛,但国内企业表现谨慎,这也是外部需求不能转成现实出口的一大表现。”广交会业务办主任、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文仲亮向记者表示,从外商心理分析,订购大单不仅可以减少原料涨价的风险,还可以库存化处理,慢慢消化;而从内商角度看,不仅仅是价格问题,接大单长单能否生产得了、生产能否有利润也是悬而未决,因此其表现出对接单审慎以对。
企业转型势头初现
本届广交会不少医保展商报价普遍上调,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的“三自”企业议价能力明显增强。不少企业报价普遍提高5%以上,新产品比其他产品报价高出20%~30%。
记者在本届医保展上看到,除体温计、听诊器、压舌板、注射器等低端产品和真空采血管、电子血压计、血糖仪、医用病床、轮椅等中端产品照常出现在医保馆外,C型臂X光机麻醉机、体外反搏器和监护仪等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也登陆本届广交会。337家医疗器械类参展企业占据了本届医保展66%的份额,是医保馆参展主力军。来自北美、南美、东南亚的采购商多对此类商品兴趣浓厚。截至11月3日,保健康复用品成交达7163.86万美元,比107届广交会医保展增长36.91%。
“医疗器械类产品近年来出口快速发展,2008年出口增幅为31.46%,2009年在我国整体出口深受金融危机影响时,医疗器械的出口同比增幅仍达到10.64%。今年前三季度,医疗器械类出口99.76亿美元,同比增幅24.95%。出口的快速发展除我国该类产品具有质优价廉的优势外,广交会的宣传推广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医保商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据近期统计分析,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对东盟、韩国、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出口高速增长,平均增幅达56.27%。
“高技术附加值产品是医药企业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推动新兴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该负责人表示,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向“三自”企业转型,从而推动各类医药产品出口普遍增长。
- 2011.01.04
- 2011.01.04
- 2011.01.10
- 201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