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旗下业务CMR International日前发布的一份新报告表明,亚太地区的制药企业正在把业务模式从生产非专利药转向高风险、高回报的新药研发。
《2010AsiaPacific研发Factbook》第1版描述了这一变化情况,这份报告显示,亚太地区的临床试验活动和在研新化合物分子数量都有所上升。
汤森路透生命科学领域的咨询负责人HansPoulsen表示:“虽然2009年亚太地区仅获得不到1%的全球研发费用,但是一些趋势是明显的,亚太地区对上述活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临床试验招募的全球数字突出了从美国转向亚太的明显变化。2002年,全球范围内,在北美招募的病人占53%;2008年这一数字则降至32%。同期,全球在亚太招募病人的比例由6%升至11%,欧洲则出现了由14%升至17%的小幅增长。
与此同时,由非专利药企业,尤其是印度企业开发的新化合物分子类产品数量的增加也体现了出企业投资于研发的明显趋势。
亚太地区专利挑战的数量也展现出了企业为获取市场份额所采取的积极途径在不断增加。例如,由印度企业发起的专利挑战在2006至2009年期间增长了60%,构成了亚太地区业务模式变化的基础。
HansPoulsen说:“亚太转向更多临床试验和药物开发的好处显而易见:这既为本地制药行业吸引更多的投资,也让本地人群更早获得使用新药的机会。但是,这一趋势是被看成企业间合作的机遇,还是令跨国公司竞争上升还不清楚。”当涉及亚太临床开发活动时,临床研究基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报告指出,就招募病人的人数而言,泰国名列前茅,马来西亚则排名最后;就监管成效而言,日本则名列前茅。
报告中公布的信息皆以覆盖大型制药企业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这些大型制药企业在制药行业全球研发费用中占80%左右的份额。
- 2011.01.05
- 2010.11.24
- 2010.12.06
- 201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