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灰色利益链难斩绝 行业潜规则令“回扣门”难制止
www.yongyao.net  2010-12-6 10:26:41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责任编辑:tgf
分享到:

行业潜规则令“回扣门”越走越深

“看很多省的药品中标价格,几乎每个药品都有一定比例的营销空间。”医院行业业内专家王亮说,这是行业内默认的潜规则。

“药品流通经过的环节越多,加价也就越多,药品的价格肯定就越高。”王亮分析药品高价的原因时说道,他接着表示,从表面上,流向医院的药品和流向药店的药品环节几乎相差无几,都是从药品生产企业到一级配送商,再经过二级或者三级配送商进到医院,最后经过医生之手流到患者手中。然而,这些临床药品在表面的流通环节之外,还有一个暗中的利益链条。受此影响,药品价格高企既是结果也是原因:高价才能够保证药品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满足各环节所需;而反过来,各个环节的费用也是药品的成本,成了患者购买药品时“被支付”的费用。

“正是这样的营销空间造成了回扣现象屡见不鲜。”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回扣门在一定程度上揭开了医药业的潜规则。一名长期从事医疗器械以及医用药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医用药方面,一个行业内公认的利润链条大体为,出厂价(批发价的20%)、代理经销商利润(批发价的10%-20%)、医药代表利润 (批发价的15%-25%)、医生回扣(零售价的20%-30%不等)。据他表示,在整个利益暗链中,医生是最关键的环节,因为药品利益主要是通过这个环节实现。为了保证药品的供应,一般同一药品同一规格的药品都有两家企业入围,哪家药企的产品被医生点中也得靠营销,否则即使采购进了医院,也有呆上一年然后全部被退回的危险。他说:“有的药品在某些地区,仅给医生的回扣就占到了药品价格的30%。”

另据了解,外企一般用购买学分作为回报医生的一种办法。“医护人员毕业后,每年仍需不断参加培训、发表论文等,只有达到一定学分额度,才能通过年度考核等。”

另一名在上海从事医药销售的人员告诉记者:“没办法,不给医生送礼,药品就卖不出去,这个实在太正常了。医生的主观选择性太多,而这个行业内很多环节的利润透明度又太低。为了让医生选用自己的药,周末经常性地陪医生去玩,送一些礼物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何以铲除利益链滋生的土壤

“人前开单诊病,人后按单拿钱”,几乎成了医疗行业“潜规则”。医疗回扣事件的一再发生,也屡屡撞公众的心扉。虽然多数人对医疗回扣问题心知肚明,可是一旦像这样将内幕赤裸裸地曝光于大庭广众之下,人们心中还是颇感郁结。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薛进展对“回扣门”事件发表评论:“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谋取私利,无论是收受现金,还是购物卡或电子产品等实物,都是受贿,并不存在‘不拿现金就不是受贿犯罪’的情况。如果医院内部纪检部门以谈话方式自查,恐怕难以查清真相,司法机关应当主动介入,司法机关不应缺位。”

央视《今日观察》评论员马光远在访谈中表示,回扣门是一个个案,但是现在这样的个案越来越多。2010年5月,当年被评为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的浙江宁波第一人民医院在网上曝出有回扣,一星期后当地的卫生部门初步认定回扣事件本身是存在的,但最后并没有给出一个结论;10月,山东滕州中医院的医生杨国梁抵制回扣被同事认为有人格障碍,院方称他不能团结合作造成矛盾滋生。这样的个案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的时候,就不能用个案来解释了。若每当发生这样的事相关单位和个人都全体否认,到最后不了了之,那么这个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

有媒体认为,少数医生收回扣,可能是道德问题;而收回扣成了行业“潜规则”,就应该从制度上反思了。杭州的医院“回扣门”绝非一个孤立事件,而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医疗“回扣”的土壤肥沃,斩不尽杀不绝,各种利益链条犬牙交错,一旦回扣事件曝光,无论是医生个人、医院高层,还是医药公司,出于维护各自的利益,自然会形成攻守同盟,使得查处受阻。而且,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反腐工作的深入,药品回扣行为也日益走向隐蔽。如今,药品回扣形式也在翻新,从过去的现金变为现在的礼卡、实物,由给个人发展为给科室集体谋福利等,使查处时的定性越来越难。

遏制药品回扣行为,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让一切的操作都在阳光下运行,接受公众和舆论的监督。然而,这并非症结所在。药品回扣现象存在,根子在于“以药养医”的制度设计。遏制医药回扣问题,必须要把焦点对准陈旧的医药体制、众所周知的药厂暴利,如此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医药回扣滋生的肥沃土壤,纠正医疗行业的不正之风。

滕州“反回扣医生”的尴尬境遇

在就职的山东省滕州市中医院,杨国梁的业务水平被公认为“不错”。他还年轻,才36岁,现在负责该院神经内科工作,虽未被正式任命为科室主任,但还有上升空间。今年他结了婚,再过一段时间,他将拥有一个小宝宝。如果沿着这个轨迹按部就班地发展下去,可以想见,他的日子一定不会不好过。

可是,这个医生却一再触犯众怒。他的名字出现在公共媒体上。在杨国梁3个字的背后,不仅牵扯着医院的声誉,还牵扯着这个行业内最敏感的话题——药品回扣。

“我不想当英雄,也不想断大家的财路,败坏医院的名声。”这位瘦小的内科医生声音很小。他解释说,对药品回扣,自己原本只是抱着“不参与、不干预”的态度。没想到,即便只想“独善其身”,杨国梁仍然成为其他人眼中的“绊脚石”。

在药品回扣已成行业潜规则的今天,杨自己一人想“独善其身”毫无可能。不仅如此,由于挡了别人的财路,自己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他和哥哥杨运栋开始向上级举报中医院普遍存在的拿回扣现象。

尽管自己的举报已被证明属实,身边的朋友、同事们对他的态度却在悄悄发生变化。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当有记者就杨举报药品回扣一事采访滕州市卫生局时,有关领导拿出了一份文件,上面对杨国梁的描述是,“疑有人格障碍倾向”。而人格障碍,则是精神疾病中的一种。

在医院内部,一些医生对他的怨恨在滋长、“发酵”。几天前,杨的一名同事两次冲到他办公室,责问其为什么要将回扣的事发布在网络上,还找记者来采访。杨还声称,此同事甚至扬言要打他,惹得一些病人家属前来围观。

最后一次,他报了警。“警察也解决不了我的困难。”随后,杨国梁呆呆地站着,一言不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