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0年岁末临近,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也已经接近尾声。
在过去的五年中,我国医药行业以保证人民用药安全为己任,在满足日益增长的全民用药需求的同时,不断加快产品创新步伐,提高行业集中度,增强核心竞争力,逐步实现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的转变。"十一五"期间,在新医改、全民医保、发展社区医疗等政策的引导下,医药市场快速发展,全民医疗服务的可获得性大幅上升。到2010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第三大医药新兴市场。
产值利润双增
"十一五"期间,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基础得到全面夯实,生产与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目前我国共有7346家药品生产企业,13500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可生产化学药品制剂60个剂型、4500余个品种,制剂产能居世界前列;生产各类生物制品300多种,其中现代生物工程药品20余种;生产包括x射线断层扫描成像装置、核磁共振装置等47个大类3000多种医疗器械产品。
来自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的测算数字显示,2006~2010年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增长2.3倍,利润增长近3倍,产业发展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09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但是我国医药行业却在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利润1061亿元人民币,出口交货值达1050万美元,医药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十一五"期间,我国医药行业开始全面实行GMP认证,截至2006年底,我国共有7346家医药企业通过GMP认证。GMP实施后,我国医药行业工艺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具备了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转变的条件,也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国医药行业集中度提高,百强企业的产能集中度从不足40%上升到42%,出现了产值过百亿元的企业。
市场快速扩容
受"治理商业贿赂"和打击"药价虚高"等政策的影响,我国医药行业在2006年曾出现短暂的低谷;2008年后,在新医改政策发布和国家持续推进全民医保、"新农合"广覆盖的大环境下,基层医药市场的需求得到迅速释放,医药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医药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到2010年,据IMS公司发布的信息显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兴医药市场。全球前20位的跨国医药企业纷纷在我国建立研发中心,将生产重心转移到我国。同时,在我国基层市场份额快速上升的情况下,以法国赛诺菲、瑞士诺华、美国默克公司为代表的跨国企业开始大规模进入我国仿制药和OTC市场,并向基层市场渗透。
"十一五"之前,我国是一个以销售仿制药为主的国家,随着"十一五"我国全面实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注民生,提高人民群众医疗服务的购买力,世界上最新研发的药品在我国开始同步上市,比如治疗直肠癌的新药阿瓦斯汀和抗肿瘤药易瑞沙。
新医改后,随着基层市场支付能力的提高,用药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城乡之间的用药差距明显缩小,全民用药水平大幅提高。以大输液为例,原来塑瓶、软带包装输液多用在城市医院,现在在县乡以下的医疗机构使用也非常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