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治理“小药死” 监管机制要理顺
www.yongyao.net  2010-12-7 10:23:15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tgf
分享到:

12月1日起,北京市二级及以上公立非营利性医院以及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药品将实现同城同价。政府已屡次“出手”降低药价,虽然对药价“虚火”起到了一定抑制作用,但也有人指出,降药价导致了一些低价药正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那些既便宜又管用的‘小药’越来越少了”。

药品价格越降越贵,便宜的“小药”越来越少的现象不是在一地,也不是在此时。自1996年整顿药品价格秩序以来,中国药品市场先后经历了大大小小20多次降价,降价药品的品种不断扩大,可惜有不少是“空降”,便宜的药品悄悄地“降价死”,昂贵的药品却越来越多。

药品监管职能部门有不少,有物价、医疗卫生、药品监督等“分兵把守”,但因为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难免会出现“真空地带”。对药价虚高的监管,往往是“按下葫芦起来瓢”,谁也管不了,以致形成药品越调价越涨的怪圈。

药品监管看起来严,实地里松。由于机制上不配套、不协调,往往出现漏洞,一些部门很容易互相推诿,选择沉默。

纵然有关部门反复发文件、下禁令,可是药品贵的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根本解决,根源之一就在于多头管理及管而不理。治理 “小药死”还得从体制机制上入手,变产、供、销多头管理为集中管理,要有部门为此负总责,对于“降价死”的生产商,对于从中得回扣故意抬高药价的企业和个人,应有更严厉的处罚措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