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前路
虽然中药材期货交易雏形初现,但面对大笔交易量的期货市场,小品种众多、产量不稳定以及标准差异较大的中药材市场要实现期货交易,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委员周超凡认为,道地药材对地域性要求特别严格,一旦出现自然灾害,产量很难稳定,再加上药农与市场的信息很不对称,很难实现期货交易。
“中药材进入期货市场首先要突破技术障碍,目前很多药材标准差异性很大,分散收购成本也不低。虽然目前中药材市场已经对其进行了基本划分,但是这种划分仍然比较初级,各地都不统一,且分类的标准各式各样,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叶颂涛说。 “更重要的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发展中药材期货市场人才很关键”。
在叶颂涛看来,期货市场的交易量一般都比较大,且进入期货市场的多是影响国计民生的大品种,与其他农副产品相比,中药材绝大多数都属于市场需求量较小的商品,“这样的小品种进入市场意义不大”。
“中药材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进入期货市场,存在着一些特定的障碍。”郑州期货交易所的王先生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中药材品质的衡量如何标准化?其中,商品品质的标准化是最关键的因素。中药材成分的基本达标是其成为药材的前提,而成分的检测还必须是快速、准确、简便,以保证实物交割的顺畅。但由于中药自身成分复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主要难题是中药材市场细分产品产量相对较小、质量标准尚不完善等”。刘亚明说。
业内人士表示,中药材商品进入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并不成熟。在市场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大的机构投资者交易策略实施难度加大,入市积极性也不高,也还有可能在现货市场上无法交割导致违约赔款,结果比游资炒作更恶劣。
亟须配套政策
资料显示,中药材期货市场的形成,解决了因烂市药农卖不掉的难题,自行调解、保护了药农的市场风险和利益。
但是,随着期货市场行情起伏变化,规范管理、完善制度等问题就日益突出了。
“从交易量相对较大的中药材开始,在部分地区开始试点,健全中药材期货交易规则和产品质量标准,鼓励和引导中药生产企业充分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刘亚明说,“但同时也可能存在某些企业投机色彩浓厚,放弃原有的套期保值功能,而追逐投机收益,从而引发新的风险”。
市场人士张先生指出,可根据资源优势和农业发展的特点,鼓励农民成立各种不同类型的农民合作组织,由农民自己经营管理,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合作社可以帮助农民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并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和有价值的建议。
对中药材这种新的小品种期货,在制度设计上应该严格、完善。张先生说,比如:将交易保证金的比例适当提高,并在进入交割月份后,大比例提高;对中药材经纪公司会员进行资本、能力等的审核,实施投机头寸的限仓制度;交易所对中药材套期保值申请的经营范围、业绩、现货购销合同等进行审核,核定其套期保值头寸。
“国家配套政策也是不可忽视的,要建立中药材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等制度,大力培育市场的中介机构,进一步完善品种的上市机制以及市场的交易机制。”叶颂涛说,“设置套值保现的初衷是好的,但愿最后不要发展成为助长了投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