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是一种因大脑神经“衰弱”而出现了功能失调或紊乱,从而造成精神上和身体活动能力上也相应减弱的疾病。
那么,什么原因导致大脑神经失调或紊乱呢?因它多见于脑力工作者(有人统计神经衰弱患者中有86.7%为脑力工作者),这就使有些人产生了因为“用脑过度,累的”而造成神经衰弱的印象。
事实果真如此吗?
如果仔细地追寻病人的生活经历,就会发现,在所谓“用脑过度,累的”后面,却是长期的内心冲突、精神紧张或情绪不悦。比如家庭不和睦、事业不顺利、人际关系紧张等,是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在神经衰弱的发病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有一位患神经衰弱的中学女教师,几次来诊问治,都一再强调她得病的原因是“工作累的”,当班主任家访、备课、改作业,还有繁重的家务,使她“生活没有规律”,每天很晚方能上床就寝。
后来,医生经过深入细致的了解,发现她所讲的这些病因都是表面现象。真正的病因是夫妻性生活不和谐,得不到满足。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她难以启齿;作为一个贤惠的妻子,她只能默默地忍受。她与夫君之间感情不错,而且她的夫君事业有成、为人正派、除了性生活外,无论从哪一点来看都无可指责。她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又无法排泄。正是这些不良的情绪体验和内心冲突,使得病人的大脑神经活动处于持续性的“紧张状态”,也就是说,内心冲突比“用脑过度”更容易酿成神经衰弱。
故有人认为,神经衰弱并不是脑子“用累了”,而是大脑神经紧张与松弛的调节出现紊乱的病症,从而使得病人脑子得不到应有的歇息。
精神刺激人人都有过,不顺心的事情人人都经历过,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患神经衰弱。因而,神经衰弱病人还有其内在的因素。从性格特点上看,多数神经衰弱病人偏向于胆怯、自卑、敏感、依赖性强,也有的病人过分争强好胜、自制力差。此外,有些病人的神经衰弱发生于某次躯体疾病(比如流感、肝炎等)之后。这可能是由于躯体疾病削弱了病人的神经功能,为神经衰弱的发病提供了条件。
我国曾经对神经衰弱的诊断标准过宽,把许多不应属于神经衰弱的病症和够不上诊断为神经衰弱的病症都诊断为神经衰弱,病人只要有些头痛、失眠,就被贴上“神经衰弱”的标签。目前,国际上倾向于把神经衰弱的症状局限于以“容易疲劳”为主要表现,我国在诊断上也明显缩小了此病的诊断范畴。
在神经症中,神经衰弱的临床表现主要为:
容易疲劳或衰弱
这是神经衰弱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注意力很难集中,或时间很难持久。病人经常感到脑子疲乏、迟钝、思考困难、精力不足,整日萎靡不振,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学生常会表现为成绩下降。
容易兴奋
病人在精神上特别容易兴奋,联想随之活跃。但这种联想不像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的思维活动,而是无目的、无意义的胡思乱想,尤其在睡前,脑子特别的活跃,造成入睡困难。
- 2010.12.14
- 2010.12.18
- 2010.12.18
- 2010.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