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老牌中药密集提价 生存之问:涨价是否不二法门
www.yongyao.net  2011-1-13 10:09:40  来源:医药经济报   责任编辑:cqjm
分享到:

2011年伊始,新一轮传统中药品牌涨价迎面而来。

东阿阿胶1月7日发布公告称提高阿胶出厂价,粗略估算,调价后的阿胶块每公斤出厂价将近千元,这是东阿阿胶有史以来涨价幅度最剧烈的一次。而在此前一周,片仔癀药业和桂林三金在同一天宣布调价——片仔癀从2011年1月1日起上调每粒片仔癀内销价格20元,外销价格上调3.5美元;桂林三金则上调三金片6%、桂林西瓜霜6%、西瓜霜润喉片8%的供货价。

在整体药价存在下行压力的背景下,面对西药替代品的强劲竞争及消费者对药价的高度敏感,部分中药却频频提价。  

提价潮起

《医药经济报》记者注意到,东阿阿胶去年就曾四次提价。去年1月16日,阿胶块出厂价调高10%;相隔不到两周的1月28日,阿胶块出厂价再次上涨20%,从432元/公斤上涨至516元/公斤;5月25日,东阿阿胶又将阿胶块出厂价上调5%;10月11日再次公告,阿胶块产品出厂价上调10%。进入2011年的首次提价,更是超过此前四次累计涨幅。

而故事还不仅发生在阿胶领域。

片仔癀药业也采取了提高出厂价的策略。2009年初,片仔癀将出口价上调4美元/粒,由16.5美元/粒调高到20.5美元/粒,提价幅度达24.2%;2011年1月1日起,片仔癀提高其产品在国内的销售价至为220元/粒,涨幅为10%,出口销售20.5美元/粒,涨幅为17%。

云南白药2009年2月5日产品提价,五片装"白药膏"零售价从9.89元上涨至24元,涨幅达143%,出厂价涨至15.6元,上涨高达84%。随后,5种规格的云南白药酊平均涨价10%,胶囊和散剂也分别提价6%。

类似的案例还有不少。从桂林三金、片仔癀以及云南白药等上市公司对提价的解释,不难看出原料上涨给中药企业的压力。

"去年全国市场上537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涨幅在5%~180%之间,涨价范围和幅度都为历年罕有。东阿阿胶涨价也正是由于养殖成本大幅增加,国内毛驴的存栏量逐年下降而导致阿胶的主要原料驴皮资源日趋紧张。通过对价格传导链条和国内主要中药产品的分析,在原料走高的背景下,品牌企业调价已成为趋势。"长江证券医药分析师叶颂涛如是认为。  

理性回归?

"提价对企业来说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提价多少、什么时候提价,直接关乎原有产品市场。但在原料疯涨下,不提价就意味着有些品牌中药要停产,所以部分中成药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提价,有些在酝酿提价。"浙江医药行业协会会长赵博文表示,独家品种涨价无外乎是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问题不在于是谁在涨价,而是涨价是否合理。

对此,东阿阿胶总经理秦玉峰给出的解释是,"阿胶的销售对象从原来的经济实力较弱的广大农村中年妇女,转移到具有较强消费能力的城市白领身上,由于资源有限,提价只是为了适应消费者结构变化的无奈之举。国内阿胶业面临的难关并非价格,而是价值被低估的尴尬"。

另一方面,记者在片仔癀公布2008年、2009年年度报告中发现,两年的报告均提到营业成本增加系因"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等因素"以及销售毛利率不理想。

"近两年新医改和新农合建设加速,扩大了重要产品的基本需求。这些老牌中药产品的涨价实质上是一种市场价值理性回归的表现。"有专家认为,提价只是一种转嫁成本的方式,企业的持续力是综合因素使然。产品若是缺乏竞争力或营销乏术,即使提价也不一定能形成利好;如果产品不可替代,则有利于企业把上游成本压力转嫁到下游,并能保证销量。

记者发现,在原料价格上涨的同一背景下,福胶集团、信立泰等一部分公司至今未显露出涨价的迹象。  

生存博弈

尽管如此,但提价并非独家中药企业度过成本上涨危机的法宝。衡量传统中药企业的竞争力,除了要看企业有效缓解成本压力的能力外,还更应注重企业对未来竞争所握的"利剑"。

事实上,今年以来中药材价格的持续上涨使得大部分中药产品的毛利率深度受压,药品提价的预期明显。

"对部分独家中药产品而言,原料紧张的矛盾凸显,例如阿胶、天然麝香及牛黄都是片仔癀的主要原料。只不过,药品提价之后,原材料供不应求的态势并不能短期内得到缓解。而且独家产品享有单独定价权,在整体药价下降的背景下,面对发改委对单独定价的重压,独家中药涨价很容易引来政府调控。"赵博文如是说。

"提价只是权宜之计,主动压缩成本才是长期发展之策。"赵博文表示,尽管独家中药品种在药价上拥有相对灵活的定价机制和议价能力,但要重视的是,优质优价标准并不明确,如何完善定价机制也显得非常紧迫。归根到底,涨价解决不了持续发展的问题。企业目前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整合内部资源,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并且要加快步伐更新产品,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剂型来实现差异化,扩大市场份额。

叶颂涛则认为,传统的中药企业要恒强,需要在其衍生产品多下功夫。传统的片仔癀等中药应采取直接针对消费者的营销模式,体现的是传统中药文化的价值回归,企业应重点挖掘传统中药文化的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