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苗药古方:潜伏的财富
www.yongyao.net  2011-1-13 9:56:31  来源:经济观察报   责任编辑:cqjm
分享到:

断裂的链条

一方面,贵州民间流传着大量苗药验方,有着神奇的功效;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已有的验方创造着巨大的财富。2009年,苗药的年产值接近60亿元,超过藏药,成为第一大民族药产业。

然而,苗药一个尴尬的现实却是——苗药产业源头和末端蕴含着巨大的财富,吸引着资本的投入,但中间环节投入大、时间长、风险高,却少有问津者。这使得苗药产业源头、验方的收集和末端、工业化生产之间几乎是断裂的。近十多年来,贵州苗药行业通过国家审核的新药寥寥无几。

目前,当地企业的研发投入大多集中在药方的二次开发,如改剂型、提高药效。而很多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并不合企业的口味,最终成了论文,被束之高阁。贵阳市中医学院的一位教授表示,很多宝贵的苗药验方对于治疗疑难杂症有着奇效,但企业却不愿投资。因为患疑难杂症的患者毕竟人数不多,药品的产值较低。

如今,任何一种苗药从民间搜集上来大致都要经过:处方分析—资源分析—药学研究(俗称小试,包括质量标准、工艺优化、质量稳定性和成形药剂的研究)—中试—药理药效分析—动物试验—申请临床批件—临床试验(共4期)—获得新药文号。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都有可能导致研发的停滞,甚至失败。这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大量资金投入。一般来说,六类新药顺利完成中试需要大半年的时间,花费六七十万元。一类新药则至少需要花费上百万元。从完成中试到进入临床还需要两三年、甚至四五年,另加数百万元的花费。

上个世纪90年代,贵州省苗药大发展时曾诞生过大量民营科研机构,串联着苗药产业链,充当着孵化器的职能。但后来苗药审批权限由省内回收到部委后,原本一个苗药批文仅需几万元,现在则动辄几百万元。绝大多数民营研发机构无法负担巨大成本和风险,纷纷倒闭关门。

贵阳市中药现代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是贵州省为数不多的苗药“孵化器”。这一机构能存活下来,是因其为国有企业,有政府投资作为保障。
该服务中心副总经理周逾介绍道,为了降低难度,服务中心搜集民间验方时并不要求占有知识产权。开发过程中,会与贵州众多苗药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如有对苗药感兴趣者,会选择在进入临床阶段收购,并委托其继续研发直到获得批文。

自2000年成立以来,该服务中心经过苗方搜集、研发销售给企业的仅有一例。这是该机构研发的治疗妇科炎症药物,在进入临床阶段后,该苗方以300万元的价格被贵州骨特药业收购。“如果苗药产业希望做大,应有大量企业和机构对中间的研发环节进行投入,才可能不断推出新药,否则苗药产业就是无本之木。”周逾如是说。

如今,香港、澳门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的企业对苗药频频伸来橄榄枝。日本、韩国多次派出专业人员到贵州搜集验方、秘方。由于苗族人的观念保守,部分老苗医固守着传男不传女的思想,而且所有苗方都是口口相传,这导致大量千百年流传的验方就此失传。贵阳市中医学院药学系主任杜江认为,抢救苗药资源、振兴苗药产业最急缺的就是资金和科研人才。但现阶段,只有寄望现有企业通过整合做大做强,才有实力进行研发的投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