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 IBD 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但目前我国 IBD 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相关研究尚较少,需要进行多中心研究。”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及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炎性肠病相关 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
胃肠道疾病也可导致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其中炎性肠病(IBD)患者合并骨代谢异常较多,特别是克罗恩病(CD),超过40%的患者小肠受累,且青少年起病,故其相关的骨质疏松备受关注。
有研究显示,IBD患者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22%~77%和17%~41%,相关的脊柱骨折发生率为7%~22%,而非脊柱骨折的发生率是27%。有部分研究显示,IBD患者的骨折发生风险增加1.4~1.6倍,但另有部分研究则显示IBD患者骨折风险并不增加。
2011年1月,《胃肠 病学》(Gastroenterology)杂志上发表了IBD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与骨代谢相关的文章。荷兰学者对23例缓解期CD患者的骨代谢各项指标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观察,对骨量减少(-2.5≤T≤-1)的CD患者进行了经髂骨活检,并采用了可靠性好的骨组织形态学计量分析技术。 结果显示,CD患者松质骨体积较正常对照减小(18.90%对25.49%,P<0.001),骨矿物质沉积率也降低(0.671 μm/d对0.746 μm/d,P<0.01)。这提示CD患者的骨形成与骨吸收均降低。
胃肠疾病相关 骨质疏松的治疗措施
胃肠道疾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研究显示,骨质疏松的发生主要与疾病本身(包括营养不良、维生素D和钙吸收障碍、炎症因子等)及疾病治疗(如应用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等)相关。IBD患者骨质疏松与骨形成不足有关。绝经后骨质疏松是骨形成和骨吸收均增加,但骨吸收速率高于骨形成速率。
基于胃肠道疾病所致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不同,荷兰学者对目前常见胃肠道疾病并发骨质疏松的治疗药物——双膦酸盐(骨吸收抑制剂)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对于胃肠道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促进骨形成的药物及有效控制炎症的治疗,似乎比单用骨吸收抑制剂治疗更适合。
我国须重视 IBD相关骨质疏松研究
不同原因所致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并不完全一致。如何早期识别可能发生骨质疏松的胃肠道疾病患者,并予以恰当的治疗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近年来,我国 IBD 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但目前我国 IBD 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相关研究尚较少,且多为单中心小样本研究,尚未见到导致骨折的报告。因此,我国IBD患者并发骨质疏松情况,特别是导致骨折发生率仍需要多中心的研究。
- 2011.01.03
- 2011.01.04
- 2011.01.05
- 20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