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经常出现头晕、头昏重、头痛等症状,且有心烦、耳鸣、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研究表明,这些都是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结果。慢性脑供血不足是脑卒中、痴呆等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被称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
2/3中老年人有脑供血不足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大脑的慢性、持续广泛的供血减少,引发脑部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的疾病。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发病率很高,据统计,中老年人群中有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
早期治疗可逆,能防脑梗发生
慢性脑供血不足病程较长,很多患者做完头颅CT检查或核磁共振检查无异常时就认为没事了。其实慢性脑供血不足是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如积极有效地治疗,有可能阻止脑梗塞的发生。因此,患者应该在神经内科专业医师指导下监测各种危险因素,如血脂、血流动力学、血栓前状态指标,通过TCD(经颅多普勒)检测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方向、频谱及音频,能较准确地反映脑动脉狭窄、痉挛及梗塞等情况。通过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斑块、狭窄率等判断中风危险程度。综合分析所有危险因素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及时、有效地对相关危险因子早期干预,防止脑梗塞的发生。
慢性脑供血不足在早期是可逆的,正确治疗往往可获得很好的效果。治疗方面应针对不同的病因,如血管方面的(包括动脉硬化、动脉炎、动脉狭窄等)、血液动力学方面的(包括高血压及低血压)、血液方面的(包括高血脂、糖尿病、贫血等),以及其他因素(如肥胖、吸烟等),选择不同的防治方案。药物治疗主要以改善脑循环、去除危险因子为目标。早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已被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对部分病人有效,中医药的整体观念以及多靶点作用使其在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一面。如今,随着介入手术的普及,对于引起慢性脑供血不足的颅内动脉狭窄,可采用PTAS(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对颈动脉狭窄引起的慢性脑供血不足,可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还可采用高压氧治疗和高频、超声波等理疗,以及推拿疗法、运动疗法等。
保护脑血管,饮食运动要跟上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保护脑血管不可或缺。患者可能因为得了病就害怕或减少运动。其实,合理的运动,如老年人常练的五禽戏、八段锦、颈椎保健操等,都能改善脑供血不足。
从饮食上说,脑供血不足者的饮食应尽量清淡。假如有饮酒的爱好,最好节制一些。再次,少吃糖分高或者油糖成分都高的食物。多吃海带、黑木耳、芹菜等一些有“血管清道夫”功效的蔬菜。
- 2010.12.31
- 2010.12.31
- 2010.12.31
- 201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