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决定从3月28日起降低部分抗生素和循环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价格,共涉及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规格,平均降幅为21%。据统计,此次发改委降低部分药品最高零售价已是近年来第27次降价。这次药品降价涉及的品种、剂型规格不可谓不广,降幅不可谓不大,本该是令公众感到欢欣鼓舞的好消息。然而,不少人却对这次药品降价不怎么“感冒”。因为从此前的26次药品降价令推行效果看,药价虚高、看病贵难题并未得到根本缓解,公众普遍反映并未感受到多少实惠。
笔者以为,要破解药品降价令难获实效这个难题,除了加强监管外,从药品的消费渠道着手更有可能找到突破口。众所周知,在药品生产和销售环节中,生产和药店销售渠道已然充分市场化。但作为药品主要消费渠道的公立医院在医药产业链条中实际上处于强势地位。因此,搞好公立医院的医药分业改革才是控制药品价格虚高的关键。
首先,要明确政府投入在公立医院总运行成本中的合理比例,充分保障公立医院不必依赖卖药获得生存和发展。目前,各级政府仅在基层公立医疗机构试行收支两条线、药品平价销售等彰显公立医院公益性的改革。绝大部分二级以上的公立医院依然主要靠创收维持运转。如果失去了占总收入通常高达50%以上的药品收入,那么,大多数公立医院势必将无法维持正常运转,更谈不上有所发展。
其次,通过规范、严格的药品管理制度遏制药品滥用问题。目前,公立医院普遍存在医生对药物的选择使用缺乏规范合理的标准、随意性大等问题。其实,要有效约束医院及医生通过开药牟利的手并不难。在公立医院严格执行控制药费在总收入中比例制度、对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进行科学合理的量化考评、将公立医院的服务质量与医务人员的收入挂钩,并以此为政府投入的主要依据……这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制度早就存在,只是需要严格、有效地执行。
再次,医院合理用药还需要得到公众的充分理解和支持。毋庸讳言,长期以来不少患者总是执着地认为价格昂贵的进口药、特效药疗效比廉价的国产药、常用药好。这种不求最合适、但求最贵的用药心态不但会促使贵重的药物被更多地使用,也会使那些价格低廉、疗效确切的常用药物失去用武之地。这种不正常的用药观念不仅会推高药价,更会让药企失去生产廉价药品的动力。
要让药品降价令真正惠及广大民众,就要切实保障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的投入、完善其用药管理制度,并辅之“以技养医”替代“以药养医”、允许医生多点执业、鼓励各种社会资本办医等相关措施的有效实施。
- 2011.01.18
- 2011.01.20
- 2011.03.14
- 201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