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活熊取胆”的话题再度引发社会争议。一方以动物保护的名义,一方以中药健康发展的需要。专家指出这其实是珍稀药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问题,而两者是可以兼顾的——
一场关于黑熊保护与利用的争论正不亦乐乎。
今年两会前夕,部分动物保护组织对我国养殖黑熊取胆提出意见,并拿出了所谓“虐熊”的照片、认为养熊取胆属于虐待动物,应当取消中药熊胆粉的应用。综合其观点有三,一是养熊取胆涉嫌虐熊;二是认为熊胆不是必备中药,应当禁止使用;三是即使必须使用也完全可以用其替代品。事实果真如此吗?
2011年3月21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药协会共同主办的“珍稀药用资源保护利用与中医药发展战略专家座谈会”召开,来自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国动物学会的专家共同为珍稀药用动植物的保护与开发“把脉”。
专家认为,对珍稀药用动植物应当“科学保护、合理利用、持续发展”,主张停止使用熊胆粉的提法是不现实的,一旦实行将影响到中医临床尤其是某些危重病人的需要,也不利中药产业的发展,应理性看待。熊胆所特有的药用价值仍不可取代,相关替代品的研究仍不成熟,需要进一步探讨。
在药用动物保护和利用的大潮中,被称为“药中黄金”的熊胆粉正在经历着是与非的煎熬。
目前采集胆汁的方法大大改善
1989年,黑熊被归为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猎熊取胆从此结束。但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要求从事野生动物的保护、驯养繁殖、开发利用活动,必须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朝鲜发明的“活熊取胆术”正是在此前后传入我国。
所谓“活熊取胆”,即通过手术的方式将黑熊的胆管或胆囊造瘘,此后通过瘘管将胆汁引出。由于当时技术的落后,主要采取“异物”制造瘘管,造成了熊的痛苦,动物保护者诟病的也主要是这段时期的此种方式。
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了“无管引流”技术。这种技术并不采用“异物”制造瘘管,而是用取自黑熊腹部内的组织造瘘。1996年,国家林业部出台《黑熊养殖利用技术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养殖企业必须使用“无管引流”技术采集熊胆,这大大减轻了黑熊的痛苦。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研究员、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分会秘书长李明认为,“动物保护者所说的虐熊并不符合现实,他们所指的那种方法早已废弃不用。”李明先后参加了2005年、2006年我国黑熊养殖情况的全国性普查与核查,对黑熊的生存状况颇为了解。
“炒作者利用了老百姓信息获取上的不对等,以颇具煽动性获得关注度。”李明说,大的养殖厂基本杜绝“异物”瘘管引流。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黄乘明研究员说,这就像拿出一张20多年前照片来说现在的事情,某个人拿你20多年前的照片说你现在怎么还穿开裆裤,这是很荒唐的事情。
国外指责我国虐待黑熊的声音由来已久。2008年,中国中药协会曾经派3名专家到荷兰参加国际濒危物种保护条约协议会议,在这个会议上,与会者见到了和现在网络上类似的照片。
“采用创新的医学造瘘技术后,采集黑熊胆汁的过程熊基本没有感觉。”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多次去正规的养熊场调研,“近些年来,我没有再发现如图片中虐熊的现象。”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毛嘉陵指出:“关于熊胆的争议,不仅仅是个学术问题、一个技术问题,更是文化观念问题。” 真实的养熊取胆是什么情景,这需要信息的通畅,但大众仍不知晓。
熊胆粉的临床作用确切 目前不可替代
有研究显示,猪和鹅的胆汁和熊胆的成分相似,建议使用其进行替代。但此类研究尚待完善。
“人们都说中药的疗效大不如前,这是有客观因素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王耀献表示,过多使用人工种植药材和人造代用品,在治疗某些疾病时疗效确实下降,使用代用品要通过扎实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高学敏教授指出,熊胆到底有多大作用,是不是可以由其他药品完全替代?这还需要研究证实。以牛黄为例,虽然有人工牛黄粉等替代产品,但其疗效还是比天然牛黄差。
据了解,熊胆粉是中成药的重要原料,与其相关的疾病涉及冠心病、肺炎、肝炎、胆囊炎、高热等方面。
“熊胆作为中药广泛使用,从现阶段来说,完全取代还不可行。”高学敏表示,社会上认为熊胆粉可有可无的说法没有依据,要想真正找出熊胆粉的替代品,需要做好顶层设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各种含熊胆粉的药都要做对比分析,要一步步来。
有资料显示,含有熊胆粉的中成药有123个,涉及180多个厂家,已经形成了相关产品的产业链。
高学敏说,从产业的发展讲,如果突然断了货,不仅给患者的治疗带来危害,也给中药发展带来损失。中药经过两千多年的临床选择,中成药配方有其合理的地方,无论从临床需要、产品需要,熊胆都需要稳定、合法的来源。
“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节约。”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姚树坤认为,国家应当支持关于熊胆的基础性研究,进而保护利用,要把珍稀的品种用在国家精品药上。
濒危药物在临床上发挥很大的作用,为何不被认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药房主任曹俊岭认为,缺少数据是软肋,中医药是经验医学,其效果一直缺少数据,如果正反双方都有数据支持,该不该取消自然明了。
- 2011.03.07
- 2011.03.15
- 2011.02.16
- 201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