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中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病房里,患有糖尿病、心脏病、心血管炎及其并发症的买买提大叔正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饭前活动。只见他用手扶住病房里的扶手,一只脚站稳,另一只脚则前后甩着。一旁的护士还在为她喊节奏“一二三四,二二三四……”不一会儿,护士长徐静送来了可口的午饭,他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自2010年3月新疆三甲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护士不再只是给病人打针、发药了,还要护理病人——洗头、洗脸、清洁口腔、翻身、拍背、活动锻炼等等。现在,买买提已经习惯了由护士照顾自己的全部生活,病人家属则从繁重的陪护中“解放”出来。人们将此称之为“零陪护”。
病人舒心、家属放心
中午一点多钟,责任护士杜卓姝走到病人陈洁的床边。她一边整理被陈洁蹬乱了的床铺,一边拉着她的手问道:“今天中午想吃什么啊?”“现在感觉怎么样了,还疼吗?”这个做完胆囊炎手术不到24小时的年轻人感激地看着眼前这位与自己素未相识却对自己关怀备至的护士。
住院一周多来,由于在部队服役的丈夫工作忙碌,陈洁的身边时常没有人陪伴。从未住过医院的她起初还有顾虑,担心自己行动不便时找不到护士,也担心自己手术后不能下地生活无人照料。但出乎意料的是,她的治疗和生活丝毫没有因为无家属陪护而受影响。责任护士每半个小时就会进来看看她的情况,问问她需要什么帮助。
在她的印象中,护士只管打针、吃药。没想到,现在的护士竟然也管翻身、洗脸、洗脚,还陪聊天。对护士们细致入微的护理,陈洁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每当丈夫来看她的时候,他总是叮嘱丈夫干这干那,好让护士多休息一会儿。
手术前一天,小杜护士边给陈洁洗头,边和她聊家常,缓解了她对手术的恐惧感。术后,护士又及时给陈洁及其丈夫讲解需要注意的事项。现在,陈洁已经和护士成了朋友,大事小事都会和她们说。腼腆的丈夫向护士伸出了大拇指:“有这些护士照顾,妻子的生活起居、吃饭都有了着落,我就可以放心地去上班了。”
“是啊,现在女儿住院,上厕所可以直接找护士帮忙,我和老伴晚上就不用陪着,给我们减轻了不少负担。”邻床的家属张阿姨说。
她还讲到:“过去我婆婆冠心病住院,晚上身边不能离人。我和老公就轮流请假陪护。还要按时送饭,忙得不可开交。半个月后,婆婆出院了,我和老公都瘦了一圈,老公还因为请假太多被扣发了当月的全勤奖。”
在“优质护理服务”中提倡的“零陪护”,真正让护士回归病房,回到病人身边。这就把家属从繁重的护理中解脱出来,让病人得到实惠。新医大一附院护理部主任王梅新介绍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医院病人的陪护率大大降低了,病人及其家属对护士护理的满意度不断上升,护士和患者关系得到改善。2010年,从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表来看,全院护士护理满意度都在90%以上。”
护患各不适应
虽然优质服务赢得了病人及其家属的认可,也让护士感受到工作的价值所在,但“零陪护”在实行之初及其过程中,护士和病人却都有着困惑。传统观念和现代护理观念时常发生碰撞。
74岁的金阿姨是新疆肿瘤医院的一名卵巢癌患者,连续四年不间断地住院,让她和医院里的医生护士都非常熟悉。但对于护士对她的贴身照顾,金阿姨心理还是有些难为情。
去年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金阿姨开始享受到来自护士的全方位护理。除了每天打针、吃药、定期剪头发外,护士还要给金阿姨洗脚、洗脸、擦身。这让这个70多岁的老人犯了难。“不让他们洗吧,觉得对人家不尊重,而且她们这么热心。可是让她们洗吧,我这个老太婆心理怎么都觉得不好意思。这些可都是比我女儿还小的孩子啊!”金阿姨说“我还是习惯了女儿和家人的照顾,虽然可能不够专业,但是至少觉得理所当然,心里也就踏实得多。”
“是啊,我妈习惯我这么照顾她了。作为女儿,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让护士干这些擦擦洗洗的活,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很不孝顺”,一旁的女儿说道。
- 2010.12.31
- 2011.01.05
- 2011.01.08
- 2011.0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