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素耐药性方面的事实
每年出现约44万耐多药结核病(MDR-TB)新发病例,至少造成15万例死亡。迄今在64个国家已报告出现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
在大多数疟疾流行国家,对氯喹和磺胺多辛+乙胺嘧啶等较早一代抗疟药物的耐药性十分普遍。东南亚正在出现对青蒿素具有耐药性的恶性疟原虫;感染情况显示,在开始治疗之后的病原清除出现延迟(表明有耐药性)。
有很大比例的医院感染是由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以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等高度耐药细菌引起的。
伴随着近些年来获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迅速扩展,耐药性成为艾滋病毒感染治疗方面新出现的一项受关注问题。正在开展国家调查,以发现并且监测耐药性。
环丙沙星是世卫组织目前建议处理由志贺氏病原体引起的带血腹泻的唯一抗菌素,而以往证明有效的其它抗菌素现已出现广泛耐药性。但是,对环丙沙星日益快速出现的耐药性,正在减少安全有效地治疗志贺氏菌病的可选方案,特别是对儿童而言。急需一些适合口服使用的新型抗菌素。
抗菌素耐药性已成为淋病(由淋球菌引起)治疗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甚至涉及“最后防线”的口服头孢菌素,这种状况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日益加大。无法治愈的淋球菌感染会导致发病和死亡的比率上升,从而会逆转因控制了性传播感染所取得的成果。
像是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等新型耐药机制,已经在几个革兰阴性杆菌中出现。这一情况可使强力抗菌素失效,而强力抗菌素常常是针对耐多药菌株的最后一道防线。
是什么在推动抗菌素耐药性?
不适当和不合理的药物使用为耐药微生物的出现和传播形成了有利的条件。例如,当病人不遵守医嘱服用全疗程的抗菌素或者当使用的抗菌素质量低下,耐药微生物就可出现并发生传播。
推动抗菌素耐药性的基础因素包括:
·国家不能充分致力于综合性且协调一致的应对活动、未适当确定各方的责任以及社区的参与不够;
·监测和监督系统薄弱或缺乏;
·缺乏适当的系统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不间断供应;
·药物使用不当和不合理,包括在畜牧业中;
·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不当;
·诊断制剂、药物和疫苗被耗尽,对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不够。
抵御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
抗菌素耐药性的出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是由众多相互关联的因素推动形成的;单一和孤立的干预措施几乎没有作用。迫切需要全球和国家采取多部门应对行动,抵御日益增长的抗菌素耐药威胁。
世卫组织的反应
通过以下措施,世卫组织指导抗菌素耐药性方面的反应:
·政策指导,支持监测、技术援助、知识的形成和伙伴关系,包括通过疾病预防和控制规划;
·基本药物的质量、供应与合理使用;
·感染预防和控制;
·患者安全;
·实验室质量保证。
世卫组织把“抵御抗菌素耐药性”选为2011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在这一天,世卫组织会发出一项共同采取行动的国际号召,遏制抗菌素耐药性的蔓延,向政府提出六点政策一揽子建议。
世卫组织号召所有主要利益攸关方,包括决策者和计划者、公众和患者、开业者和处方开具者、药剂师和药物供应商以及制药业,采取行动并负起责任,抵御抗菌素耐药性。
- 2011.04.07
- 2011.04.07
- 2011.04.07
- 2011.0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