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负责北京市场的某外企销售主管感叹,公司最近天天开会,布置此次专项整治的应对措施。据他介绍,公司已经与每一位医药代表打了招呼,如果他们所负责的药被医院“拿下”,就请他们自动辞职。该主管认为,专项整治对公司来说祸福相倚,如果自己运作成功,市场份额反而会增加。
日前,卫生部相继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一场为期3年的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正式拉开了序幕。
卫生部首席药学专家、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药事管理研究部主任吴永佩告诉记者,我国抗菌药物滥用的现象非常严重,品种多、使用量大,致使耐药的“超级细菌”增加,长此以往,将面临无药可用的窘境。该问题已经引起了卫生部等多部门的高度关注,此次专项整治活动作为“医疗质量万里行”和“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重要内容,其整治效果将作为院长和科室主任晋升评优的重要指标。
抗菌药品种用量都限制
“整治标准中最难达到的是将抗菌药物品种降到50种以下,需要与各个临床科室的主任充分沟通,一起做好遴选工作。”一位三甲医院的药剂科主任告诉记者,目前医院抗菌药物的品规有上百种,选谁不选谁很难抉择。
征求意见稿提出,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种~2种;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规。
吴永佩介绍,根据卫生部的调研结果,目前我国医疗机构使用的抗菌药物有150种~160种,但是有些是国外早就淘汰的品种,根本不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遴选原则。
据了解,我国现有喹诺酮类抗菌药18种,而很多国家仅有6种就可以满足临床需要。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同样也很混乱,吴永佩说,这类药品中很多加酶抑制剂都是没有意义的,全凭研究者自己想象,缺乏科学试验依据。患者使用这样的药不但会引起毒副反应,还增加了耐药发生率。
在限制品种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用量的控制。对此,征求意见稿提出,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
DDD是成人限定日剂量的测量单位,可以不受药品销售价格、包装剂量以及各种药物每日剂量不同的影响反映出药物的使用频度。吴永佩解释说,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每种药日剂量的规定,按规定服用一次药就是1个DDD,DDD越高,说明用药的合理性就越差。我国40DDD的要求是指每百人每天的抗菌药物使用频度,这也是WHO的标准。据了解,现在我国医院抗菌药物平均使用频度达到81DDD,要达到目标尚有很大的差距。
对DDD有了明确的规定后,是否会引导医疗机构选择使用高级抗生素呢?他解释说,光是限制DDD,这样做确实是捷径。但是卫生部对于抗菌药物占药品总金额的比重也有要求,通过“组合拳”来避免这一趋势。
- 2011.04.27
- 2011.05.09
- 2011.05.09
- 201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