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慢性湿疹患者,因病情发展变化,往往表现出阴虚火旺之象,如皮损潮红,遇热尤重,瘙痒较剧,或皮损粗糙,鳞屑痂皮覆着,甚则呈现皲裂状,触之灼热,并具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午后尤甚,舌质红,苔少,脉细数等症状。笔者临床体会,治疗时不能局限于清热除湿止痒,亦应顾阴,若不滋阴必造成阴愈虚、热愈盛之虚火上炎趋势。对于此型湿疹,以自拟方滋阴清热祛湿止痒汤,收效比较显著。
组方:生地黄30克,玄参30克,麦冬12克,沙参12克,天花粉10克,知母10克,地骨皮10克,栀子10克,胡黄连10克,鳖甲12克,黄柏10克,白鲜皮15克,地肤子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嘱其第3煎待凉泡洗患处,至皮疹消退,痒感消失。
方中生地黄味甘苦寒,功可清热养阴生津;玄参味苦甘咸寒,功可清热滋阴解毒;麦冬味甘苦寒,功可养阴生津除热;沙参味甘微寒,功可滋阴生津;天花粉味甘苦微寒,功可生津润燥;知母味苦甘寒,功可清热降火,滋阴润燥;地骨皮味甘淡寒,功可凉血除蒸降火;栀子味苦寒,功可清火除热解毒;胡黄连味苦寒,功可退虚热,除湿热;鳖甲味咸寒,功可滋阴潜阳;黄柏苦寒,功可清热燥湿,退热除蒸;白鲜皮味苦寒,功可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地肤子味苦寒,功可清热利湿,祛风止痒。诸药互用,使清滋相合,滋中有清,热退则湿除痒止,皮损消退。
相关新闻
- 2010.12.31
- 2010.12.31
- 2010.12.31
- 2011.01.02
精彩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常见药品专题
常见疾病专题
药品
疾病
药企
药店
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