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科学新闻》:“阴性艾滋病”余波未了
www.yongyao.net  2011-6-12 21:48:40  来源:《科学新闻》  责任编辑:candyxie
分享到:

并不罕见的EB病毒

在钟南山的研究中,EB病毒被认为是可能引起“阴性艾滋病”感染者自述症状的原因之一。

从事病毒研究多年的曾毅院士表示,EB病毒是健康人群中很常见的一种病毒,3到5岁儿童的感染率达到90%以上,而且以后是终身携带,一般不会引起这个人群所说的这些病症。

曾毅解释说,除了EB病毒以外,健康人体中还存在一些其他常见的病毒或者细菌,比如这次有研究出来的巨细胞病毒。亚洲人和非洲人几乎是百分之百感染有这种病毒。疱疹病毒人均感染达到80%~90%,包括大肠杆菌,百分之百都有。微生物在人体内可以广泛地存在,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致病。

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教授何大一告诉《科学新闻》:“EB病毒确实可以长期存在体内,引起人体非特定性疾病。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的中国成年人体内已经携带EB病毒很多年,需要一些特殊的检测来搞清楚EB病毒是否为新感染的。”

何大一进一步表示,认为“这些所谓的‘阴性艾滋病’感染者,非常可能是由各种疾病引起的症状”是很谨慎和安全的说法。“实际上,在中国发现的这种现象,在20年前的美国也曾经发生过。我们团队曾经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篇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类群体的躯体症状确实是由各种疾病造成的,没有证据表明,他们的症状与艾滋病毒或者某种特定的病毒有关。”

对于科学家来说,分离和鉴定一种新病毒也都有比较成熟的技术路线。“如果科学家确信没有已知病毒是引起病人症状的原因,研究者将收集病人的各种样本(比如血液、唾液、尿液、粪便、组织等)并在各种的细胞培养基中培养,然后观察是否有反应发生,而且会进一步验证这种反应是否能够在一系列的培养基中重现。如果确实能够发生上述反应,研究人员就会对培养基做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利用各种实验仪器和技术手段来证明我们所怀疑的病毒是否真正存在。”何大一这样介绍新病毒的鉴定过程。

在卫生部的新闻发布会上,邓海华也提到中国也将一批“阴性艾滋病”患者样本送往美国协助调查,但至今还没有发现未知病毒的存在。

更紧迫的形势

对于中国来说,虽然自述“阴性艾滋病”患者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但真正更加紧迫的是中国的艾滋病死亡人数在大幅度增加,已成传染病死亡“第一凶手”。

据中国卫生部疫情报告显示,去年全国报告艾滋病发病15982例,死亡7743例,在法定报告传染病中名列第一,从2008年开始,艾滋病死亡病例已经连续3年居传染病死亡榜首。

发明艾滋病“鸡尾酒”疗法的何大一也为中国的艾滋病发病率感到忧心,“中国城市男同性恋中艾滋病的传播需要引起人们的警觉。虽然很多人寄希望于能够预防艾滋病的疫苗开发,但是目前来看,疫苗的研发还是非常困难的。我的团队也一直致力于研究阻止艾滋病病毒传播的新方法。”

即使艾滋病疫苗不断有新的消息传出,但众多的艾滋病研究者仍然认为当务之急是利用现有的资源遏制艾滋病的蔓延,而这其中就包括发现艾滋病病毒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在接受《科学新闻》采访时她曾经表示,研究新的疫苗和治疗方法很重要,但是遏制艾滋病在发展中国家的蔓延,及早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显得极为关键。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吴尊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透露,一项对中国数万名艾滋病病人进行的为期5年临床研究发现,治疗过晚是患者最大的死亡风险因素。

EB病毒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又称人类疱疹病毒(Human herpesvirus 4 (HHV-4))。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将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通过体外悬浮培养而建株,并在建株细胞涂片中用电镜观察到疱疹病毒颗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