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意义非凡
“解放前,传染病造成死亡在所有疾病中占第一位,现在已在十位以后,天花已被消灭,小儿麻痹也一直保持无本土病例,这都是靠疫苗。所以传染病越来越少,一方面是由于卫生条件的改变,另一方面疫苗也功不可没。”吴疆介绍。
阙呈立表示:对于个人来说,进行疫苗接种可以使自身不受病症的侵袭。对国家来说,打了疫苗之后,传染性疾病减少,对于国民的身体素质将是很大的提升,例如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预防较大规模的流感暴发危险,防止其他感染,保护某些免疫较弱的人、小孩、老人等。
当然,并非接种疫苗后就能保证百分百的安全率。吴疆介绍道:“打了疫苗之后,肯定能够对疾病起到预防的作用。失败也是有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去拿个案来说整个疫苗接种是没有用的。”
“所有的疫苗接种之后都可能在人体形成不良反应,但是不同疫苗的不良反应可能不同。”吴疆说,“不良反应主要指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一般性的不良反应,有些人接种疫苗后会局部的红、肿、胳膊疼等,这些是局部的不良反应;全身的不良反应是部分人接种疫苗后会发热、乏力等,而且不是说所有的反应都是对机体有害的。另一部分就是比较个别的反应,由于人体体质或其他方面造成的反应。”
吴疆指出,在保证疫苗接种无过错的情况下,异常反应的发生可能有多种原因,如机体、个体的差异、机体的敏感程度或者机体的免疫系统差异等。但是要明确两个概念范围,一个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很低的,否则不可能有大规模的人群接种疫苗,第二个异常反应在不良反应中的发生率就更少了。
已建立疫苗不良反应监测系统
“家长有义务给孩子承担疫苗接种,绝不是强制性的,而是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进行。”吴疆介绍:“知情同意主要包括了解接种人最近的身体状况,通过分析来告诉其是否适合接种疫苗,在接种前还要填写一个知情同意书,上面列举了接种该疫苗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当然接种人也可以拒绝疫苗接种。”
按照疫苗流通管理条例,我国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由国家或省、直辖市规定的由政府买单给老百姓接种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国家根据流行病的情况或者其他原因,无法纳入免疫规划系统内的疫苗,公民根据自己的状况自愿自费的疫苗。国家规定的免疫规划的疫苗,都是不用老百姓掏钱的。
对此,阙呈立介绍:“我国的疫苗接种基本不是强制性的。首先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来看,在接种前相关机构都会对你进行身体的检查,如流感疫苗是在鸡蛋内培养的,鸡蛋过敏者就不能接种流感疫苗。由于接种后可能会产生发热、轻微头痛等症状,还有一部分人不愿意接受疫苗接种。一般来说小孩是强制性的,但是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进行。小孩肯定没有接触过传染病,提早进行疫苗接种可以防止生病。”
吴疆说,国家已经针对疫苗的不良反应建立了一个监测系统,接种疫苗者如果在接种后怀疑与疫苗有关,可以第一时间告诉预防接种门诊,预防接种门诊初步判断后认为相关的会及时录入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监测系统。对于一般的不良反应,通常只需要一般性观察即可;对于异常反应,我们会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组织专家进行调查和诊断。
- 2011.01.04
- 2011.01.04
- 2011.01.04
- 201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