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残检测一路“绿灯” 蔬菜安全难有保证
吃了“想当然”打药的蔬菜后,安全性有没有保证?记者从安徽省和县的蔬菜地里一直追踪调查到马鞍山市蔬菜市场。
8月2日,记者来到菜农戴继霞的茄子田里了解到,为了治虫害,前一日她将4种农药混着一次性打完了,3日早晨采收。然而,在她使用的联苯菊酯包装上,记者却看到,该药登记作物茶树、番茄的安全间隔期分别是7天、4天。
“严格来讲,不按照登记作物施药的,属于超范围用药,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农药残留检测室主任段劲生说,同时,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至采收前的时期。若在这个时期内采收,就是不安全的。
那么,这样一根超范围用药、又完全没遵守安全间隔期的茄子,从田间到餐桌过程中,会有农残检测吗?记者试图通过全过程追踪得到答案。
第一个环节(菜农--产地批发市场):3日早晨4:30,戴继霞和丈夫到菜地里摘茄子;7:45,她们将几筐茄子装上拖拉机,拉到附近的卜集蔬菜批发市场,卖给了专跑马鞍山的商贩曹老板。这个环节没有农残检测!
第二个环节(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4日早晨1:30,曹老板的一车茄子经过一路奔波,到达马鞍山安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该市场是安徽省第二大农产品批发市场。这个环节也没有农残检测!
第三个环节(销地批发市场--销地农贸市场):4日早晨3:22,来自马鞍山香源农贸市场的摊贩吴老板,在曹老板处批发了25斤茄子;6:30,吴老板将批发来的菜送往香源农贸市场,开始零售。这个环节还是没有农残检测!
至此,菜农戴继霞的茄子,历时约30小时,经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销地农贸市场等3个环节,没有任何农残检测,“顺利”到达消费者餐桌上。
相关新闻
- 2011.02.28
- 2011.08.23
- 2010.01.13
精彩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常见药品专题
常见疾病专题
药品
疾病
药企
药店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