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一份近两万字的调查报告寄往教育部、卫生部。
这份名为《2011幼儿园乙肝歧视调查报告》是知名反歧视公益机构北京益仁平中心发布的。
该调查通过对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4万家幼儿园进行抽样调查,发现超过六成的幼儿园在儿童入园体检时违反规定查验乙肝,超过三成的幼儿园拒绝乙肝病毒携带儿童入园。专家表示,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下发通知,禁止就业、入学进行乙肝检测一年半之后,在一些领域明显落实不力,“乙肝禁查令”亟待强化监管力度。
乙肝儿童入园难
2010年2月1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以下简称“国务院三部门通知”),其中明确禁止幼儿园拒收乙肝儿童、禁止在入园体检中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
但对我国38795家幼儿园中随机抽取100家幼儿园做了电话调查后发现,目前我国“乙肝宝宝”在入幼儿园时受到的阻碍仍很普遍。有63%的幼儿园入园体检要查乙肝项目。而对于感染了乙肝病毒的幼儿,32%的幼儿园明确拒绝乙肝宝宝入园,9%的幼儿园表示“不清楚是否接收”,14%的幼儿园表示“由医生决定是否接收”,共55%的幼儿园持否定和含糊态度。我国幼儿园乙肝歧视现象十分严重。
乙肝禁查令执法不力
调查报告分析认为幼儿园普遍存在“乙肝歧视”的原因之一是,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对国家法律和政府政策法规的宣传不足,国务院三部门通知的知晓率低。甚至一些地方的行政主管部门自身对国务院三部门通知的精神都没有掌握。2011年5月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教育局主管幼儿教育的负责人夏某在接受报社采访时,公开认可疾病控制中心可对孩子进行乙肝检测。
原因之二是,部分体检机构受利益驱动舍“义”取“利”,主动或被动为幼儿园检测乙肝项目,沦为乙肝歧视现象的重要“源头”。
原因之三是,行政主管部门监管和执法检查不力。2011年6月9日至2011年7月5日,调查者分别向山东省济宁市、江西省南昌市、湖南省怀化市、陕西省西安市的卫生局、教育局书面举报当地幼儿园违规进行乙肝检测,然而,4次举报只有向怀化市卫生局、教育局的举报收到了回复,回复信称对体检机构和教育局分管负责人进行了处理,其他3次举报至今杳无音信。
原因之四是,受害者家庭依法维权顾虑沉重,担心由于自己的投诉使得孩子的乙肝携带者身份被泄漏、曝光,从而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歧视。调查报告认为,这表明家长们对投诉过程中行政部门的隐私保护措施缺乏信心。
香港中文大学客座研究员陆军表示,“大量的企业和教育机构仍然在违规进行体检,许多乙肝病毒携带者无奈之下只得找人代替体检,这就催生了代检服务这一灰色行业”。
“乙肝歧视能不能彻底消除,当前的关键在于中央政府的政策法规能不能得到落实、会不会成为一纸空文,如果各级教育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能够组织起专项传达、专项执法检查,将会大大推动乙肝歧视问题的解决。”北京益仁平中心负责人黄溢智说。
乙肝歧视违法违规成本必须提高
相关链接
8月30日夜间,陆军接到了一位“乙肝妈妈”求助的长途电话,这位“乙肝妈妈”告诉陆军,如果无法通过正常方式使孩子入园的话,就只能考虑找人代检了。
孩子上不了幼儿园的痛苦,很多家庭都正在经历着。
来自河南郑州的艾女士,自己的“乙肝宝宝”今年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询问了十多家幼儿园,却没有一家幼儿园愿意接收,直到8月31日还在为孩子入园的事情奔忙。
来自山东的“乙肝妈妈”李华(化名),是“乙肝妈妈”中的“名人”,由于孩子入幼儿园多次被拒,她自2007年起就多次向教育局和卫生局写信求助。李华说:“孩子进不了幼儿园,对孩子的心灵伤害非常严重。”
北京瑞风律师事务所著名公益律师李方平表示,“违规成本低、维权成本高”是导致政府反歧视政策执行不力的症结。
“对于违规者,其面临的处罚往往只是批评教育、责令整改,而受害者进行维权却要面临投诉难、立案难、举证难、胜诉难、赔偿低,甚至还要冒着隐私被曝光的风险。”李方平说,“要使反歧视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必须要提高企业、教育机构、体检机构的违法、违规成本,降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维权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