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雾”与“霾”在空气相对湿度、能见度方面有区别
虽然经常统称为雾霾天气,“雾”与“霾”其实在定义上有严格区分,在空气相对湿度、能见度方面是有区别的,预报方法、防范重点也有差异。
“雾与霾是不同的概念。”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监测室高级工程师孙冷介绍,“雾是指近地面层空气中悬浮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使水平能见度降至1公里以下的天气现象。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大于1公里但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则称为霾,霾是污染源排放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孙冷说,雾与霾的具体区别主要在于以下两方面:
——形成条件不同。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雾和霾的天气现象不同,空气中的颗粒物大小也不一样。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雾和云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有明显的边界,雾滴浓度分布不均匀,而且雾滴的尺度比较大,从几微米到10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0—20微米左右,肉眼可以看到空中飘浮的雾滴。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专家指出,雾天往往大气环流稳定,通风条件不好,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大城市,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冬季取暖烧煤等排放的有害物质难以扩散,因而和霾天一样会导致空气质量显著下降。
3 应了解相关科学知识,雾霾严重时应戴口罩、少出门
“人们应该了解雾霾科学知识,注意最新监测预报,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表示,大雾天气中的能见度比霾天要差,对交通的影响更大,如乘坐飞机出行,就特别需要小心;霾本身就是空气污染的产物,更要注意其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另外,如果是雾,通常情况下夜间、早上重一些,中午可能就消散了;而霾往往在一天中的每个时次都差不多,没有夜间、早上更重的现象,有时午后空气干燥时,天空更加显得灰蒙蒙的,灰霾更为严重。
在雾霾天气来临的时候,不少医院呼吸科患者数量明显增加。“前些天呼吸科半天就诊患者达到250人次,就诊患者比‘十一’之前翻了一倍还要多。”北京宣武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张连国告诉记者。
雾霾是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患者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空气湿度比较大、不怎么流动时,微小颗粒物以及病毒、细菌飘在空中,很容易刺激人的鼻粘膜、支气管粘膜等敏感部位,或者被直接吸入到肺部,诱发疾病。
“平时没事,在雾霾天里出门比较多,结果就发病了,这在我们最近接诊的患者中挺多的。”张连国建议,雾霾重的时候,有基础疾病的易感人群以及老人、儿童,应尽量少出门,出门要戴口罩,这样即使PM2.5挡不住,大的颗粒是可以挡住的。在户外活动量不能太大,最好不要锻炼,甚至不要走得太快。“活动量大,呼吸频率就会增加、幅度加大,吸进去的颗粒物多,对呼吸道刺激大,发病的机会就会显著增加。”
张连国还提醒说,出门回来,要注意洗手洗脸,有人觉得呼吸道疾病和手、脸没有太大关系,其实呼吸道疾病是可能通过接触传播的,比如手揉鼻子导致发病。戴的口罩要注意清洗,保持干燥,有条件的话最好戴一天就清洗干净。另外,雾霾严重时建议别打开窗户,可以等中午太阳出来后再开窗通风。
- 2011.01.03
- 2011.04.22
- 2011.04.22
- 201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