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沦陷甜食小心牙齿髓底穿孔 四联因素致烂牙|沦陷甜食,牙齿髓底穿孔
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用药与健康 > 用药常识 > 医药常识 > 正文
节日沦陷甜食小心牙齿髓底穿孔 四联因素致烂牙
www.yongyao.net  2012-2-7 22:36:44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candyxie
分享到:

元宵节为春节年假划上了句点,可不少人还延续着春节期间吃喝玩乐的状态,尤其是面对一堆美食,彻底沦陷。美食当前,注意牙齿健康,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每到节假日过后,总有人因为牙齿问题去医院报到。虽然我们放假了,龋齿(烂牙)的发生和发展可不会休假。节后最好为牙齿来个全面体检,并做好保健工作。

沦陷甜食,牙齿髓底穿孔

个案

Linda偏爱甜食,自幼就牙齿不好,其中右下颌一个大牙更是补了又补,经过春节的一番甜点美食的轮番“攻击”,Linda感觉咬东西总是不舒服,之前补好的牙齿材料又掉了。于是在家附近的牙科诊所就诊,医生检查后却告知Linda牙齿的髓腔底已经穿孔了,治疗效果不好,建议拔除。但Linda心有不甘,觉得要拔牙一来怕,二来挺舍不得的,于是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科就诊。经医生详细检查后,确诊牙齿是有髓底穿孔,但可通过治疗保留牙齿。庄沛林医生表示,不要轻易放弃牙齿,牙齿髓底穿孔也可像“补锅”一样,把穿孔部位补好。

牙齿硬组织由牙釉质、牙骨质和牙本质构成,内部的空腔称为髓腔。庄沛林介绍,所谓髓底穿孔指的是由于牙齿龋坏(烂牙)、病理性吸收或牙髓治疗失误等原因造成的。髓底穿孔常常引起穿孔处的组织反复炎症发作,牙槽骨吸收,影响患牙正常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预后较差,如果没有及时修补常导致患牙被拔除,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因此,髓底穿孔虽重在预防,但髓底穿孔发生后的治疗可最大限度地挽救牙齿,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庄沛林医生表示,髓底穿孔由于其位置较深在、隐蔽,对穿孔修补材料要求较高,而且诊疗时医生视野受限不清,治疗起来难度较大,效果欠佳。因而,临床上一些医生遇到髓底穿孔的病例多数选择放弃治疗,建议患者拔除患牙,或者简单直接充填补牙,但最终难逃拔牙的结果。

拔牙当然是解决疼痛的直接办法,但临床上庄沛林表示,“我们常常建议患者尽量保存患牙,原因很简单,恒牙不可再生,拔一颗就少一颗”。尤其对于青壮年来说,拔牙要慎重,这虽可暂时解决疼痛问题,但拔牙以后的镶牙等修复治疗可能要以损伤邻牙为代价,这种传统的治疗方法无论是从美观或功能上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髓底穿孔的保存治疗,对许多害怕拔牙的患者,尤其是伴有血液病、高血压疾病不能进行拔牙的患者来说,不仅能减少心理负担,避免拔牙,还可恢复牙齿的正常功能,避免镶假牙可能带来的各种不适感。近年来,各种生物相容性良好的修补材料的出现明显改善了髓底穿孔的修复治疗效果,也大大提高了穿孔患牙的保存率。

庄沛林医生称,髓底穿孔修补材料的选择对穿孔修补的成功率影响极大,理想的髓底穿孔修补材料应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无毒,能促进牙周组织的修复再生,诱导骨或牙骨质的形成等性能。如近年来推出的新材料MTA(矿物三氧化聚合体)使用效果更好,有助提高髓底穿孔患牙的保存率。

庄沛林表示,值得一提的是,髓底穿孔的治疗效果也跟穿孔的大小以及开放时间有关。穿孔越小,开放时间越短,效果越好;反之则效果较差。髓底穿孔的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提高髓底穿孔保存治疗的成功率,延长牙齿使用寿命。

四联因素导致烂牙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科主任陈伟良教授解释,龋齿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作用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现代的龋病病因学说是四联因素学说,致龋因素包括细菌和牙菌斑、食物、宿主以及时间。

首先是食物,节假期间人们吃的许多食物如糖果、可乐、年糕等等,及其代谢产物当中多数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包括蔗糖、葡萄糖、淀粉、麦芽糖等,其中蔗糖与龋齿的关系尤其密切,是食物因素中有利于龋齿发生的重要因素,蔗糖易被细菌利用产生葡聚糖和有机酸因而容易发生龋齿。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如氟、、锌等则是有利于增强牙齿抗龋能力。

虽然我们胡吃海喝,烂牙不会立马现身。陈伟良介绍,龋齿是慢性硬组织破坏性疾病,有一定的时间因素。即使致龋细菌、食物和宿主因素同时存在,龋病也不会立即发生,只有上述因素同时存在相当一段时间,才可能产生龋齿。但要提醒大家,不要因为牙齿目前没出问题,就放任自流,一定要早晚刷牙,做好牙齿清洁工作,防范于未然。

细菌是龋病发生的必要条件。细菌以牙菌斑的形式粘附于牙面上,通过降解口腔内滞留的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产生高粘性葡聚糖和酸性产物,致使牙齿表面脱矿,继而破坏牙齿有机物质,形成龋齿。此外,宿主因素是指,牙齿的形态、矿化程度和组织结构与龋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如牙齿窝沟较深,矿化程度较差者较易患龋;还有,唾液的流量、流速及其组成对龋齿易感性也有影响。

杜绝烂牙“防”为先

俗语说“牙痛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烂牙的痛苦不少人深有感触,所以做好提前预防工作最重要。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科庄沛林医生表示,龋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防治方法相应地也可从多方面入手:

1.控制牙菌斑:牙膏、漱口水、牙线齐上阵,养成口腔卫生好习惯

牙菌斑的控制是防龋的关键环节。可使用牙刷、牙膏、牙线、牙间刷等保健用具,机械清除牙菌斑。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最少做到早晚刷牙,尤其是睡前刷牙更为重要,以减少食物残渣的残留和发酵。此外还可使用添加有天然植物类、甲壳素类等抗菌剂和抗附着剂的牙膏、含片、漱口水等,阻止细菌对牙面的附着,减少菌斑形成。

2.注意饮食:两餐之前少吃甜食,睡前杜绝甜食

适当控制食糖的摄入量有利于预防龋病。摄入食物要粗细搭配,适当多吃些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少吃粘性甜食如奶糖、蛋糕等,两餐间少吃甜食,尤其是睡前切忌进食甜食。蔗糖的致龋性最强,而木糖醇、山梨醇等不能被致龋菌利用产生葡聚糖和有机酸,因而可以作为防龋的糖代用品。

3.采取防龋措施:含氟牙膏效果好,儿童注意氟摄入过多

一定量的氟可促进再矿化,增加羟基磷灰石的抗酸力及抗细菌的附着作用,可以预防龋齿。不论是公共饮水氟化措施还是使用含氟牙膏,均有显著的防龋效果,是普及防龋的有效方法,但儿童时期要注意防止氟摄入过多,以免引起氟斑牙、氟中毒。

4.窝沟封闭:设置屏障,阻止细菌食物残渣入侵

对容易发生龋坏的窝沟、点隙等部位,窝沟封闭剂可作为屏障,使窝沟与口腔环境隔绝,阻止细菌、食物残渣及其酸性产物等致龋因子进入窝沟引起龋齿。

5.定期检查牙齿:最少半年至1年体检一次

最少每半年至1年检查一次牙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医生在检查过程当中,可对患者提出有利于口腔保健的建议,帮助改正其不良口腔卫生习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