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河南女医师因医疗纠纷服毒 遗书称以死证清白
www.yongyao.net  2012-5-14 14:35:46  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cqjm
分享到:

婴儿去世

得知儿子死亡,王默第一反应是“天都塌了”:盼望了10年的孩子,只在世上活了12天

第二次见面,面对张娟,王勉对她的印象已完全推翻,他直接质问张娟:“你对孩子的病指导上有误,难道不应该承担责任吗?”

5月3日凌晨,患儿被送到医院后,一名值班医生接诊,对患儿进行检查,发现其体温上升到41.5度,她判断,婴儿患了捂热综合征,又称“婴儿蒙被缺氧综合征”或“婴儿闷热综合征”。

这是一种由于过度保暖、捂闷过久引起婴儿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乃至呼吸、循环衰竭的一种冬季常见急症。

“送来时,孩子的病情就已很严重了。”儿科主任王荣林说,“已经烧了5个小时。”

婴儿立即被送进儿科ICU病房。

5月3日上午七点半,王荣林与其他医生对患儿进行会诊治疗。

上午9时半左右,王荣林向家属宣布:婴儿抢救无效,死亡。

王荣林说,患儿死亡主要原因是高烧时间太长,家属疏忽大意,再加上是出生才10多天的新生儿,身体太弱。

得知儿子死亡,王默第一反应是“天都塌了”:盼望了10年的孩子,只在世上活了12天。

至今,他仍记得只见过一面的儿子:在保温箱内,穿着纸尿裤的孩子全身红彤彤的,小小的双手轻轻地挥动,极力想抓住什么。

今年将近40岁的王默,是第一次真正做父亲。已经8岁的大儿子是他和妻子王筝领养的,结婚10多年,夫妻俩一直四处奔波,治疗不孕不育症

妻子最终怀孕,让王默欣喜不已。在他看来,“终于得偿所愿了”。儿子出生后,王筝也定下请客时间,准备向亲戚朋友公布喜讯。

然而,儿子在庆祝前过早地夭折。

5月3日上午,来上班的张娟在走廊里撞见了王默,对方在默默地落泪。这让张娟觉得“很突然”。

不是指责某位医生

王家人的愤怒并不是针对张娟个人,他们并没有认为是某一位医生的责任,而是要求儿科给一个说法

“为什么在电话里不嘱咐我们立刻去医院?”第二天,5月4日,王家人堵在王荣林办公室质问。婴儿去世后,张娟和家属之间信任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指责。

此时,张娟意识到,她被扯进了一个漩涡。

据患者家属说,在5月4日对峙时,张娟坚称,家属打来电话询问,她自己只是电话指导一下,并不关她的事。在当晚的电话中,她已嘱咐家属给患儿服药半小时后再打电话给她,并密切观察患儿病情。

而王家人则声称并没有听到这样的话。

当时,张娟的情绪有些激动,大声冲着一旁低头落泪的王默说:“你说你到底有没有听到?”其中一位家属看到此情景,认为张娟态度不好,于是猛地拍了桌子,朝张娟冲过去,作势要打,并大声喊:“他都这样伤心了,你还吼他?”

站在一旁的王荣林,赶紧将张娟拽到身后,并要她离开,张娟气呼呼地扭头走了。

“我们已经尽力了,该怎么治都治了,该用的药也都用了。我们科室没有责任。”事后,王荣林跟家属解释。

“我们怎么知道他们是不是尽力了,是不是采取了最有效的措施,只有一位值班医生和值班护士进行治疗,我们可以信任吗?”王勉说。

王勉说,王家人的愤怒并不是针对张娟个人,他们并没有认为是某一位医生的责任,而是要求儿科给一个说法。

在儿科的医生、护士看来,张娟被患者家属逼到了墙角,挨了骂,如果不是有人拽着离开,她还可能会挨打,这让她感到委屈和愤怒。而对方提出15万的索赔,也让每月收入仅2000元左右的张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王勉说,此前向医院提出15万的赔偿要求,只是“一时的气话”。

不明晰的责任认定

如果张娟有责任,医院指出,该怎么承担怎么承担;如果没有责任,那就清楚地告诉她

5月10日,经过抢救的张娟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从昏迷中苏醒。

还躺在ICU病房的张娟并不知道,这场纠纷并没有因她的自杀行为而告终。5月11日上午,王家人再次来到医院,推翻了原本答应的1万元赔偿。

同时,还有一名律师陪同。“我们要走法律途径。”王家人说。会谈中,和医院再次发生争吵,并引来警察。这次“谈判”,双方依旧是“不欢而散”。

王家人称,他们曾有两次来医院协商,也只是与王荣林见面。协调中,他们从未见过代表院方的领导,只有王荣林一再与他们协商,并称希望他们不要将此事闹到医院领导那儿。

对此,院方解释,科室主任有一定的处理权力,也可能是在分管领导的指示下做出的处理。

并称,此次婴儿死亡,他们不存在任何过失。

院方称,他们对于医疗纠纷、突发事故有一套处理程序,首先科室要跟分管副院长汇报情况,由分管副院长指导处理。但医院通常建议患者及其家属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

另外,医院还有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

在此次纠纷中,张娟的父亲张子富认为院方的态度暧昧不明,“如果张娟有责任,医院指出,该怎么承担怎么承担;如果没有责任,那就清楚地告诉她。”

张子富说,张娟对工作要求很高,总希望尽善尽美,不希望一直这么不清不楚。

在遗书中,张娟也提到医院带给她的压力:“在医院天天面对领导的训斥,病人家属的无理要求,就拿这件事来说,领导把责任归于我没有嘱咐家属来医院诊治。我已经受够了这样的委屈。我尽职尽责为病人治病,却得来如此待遇。”

而王荣林则否认了这一说法。她说,科室确实通报了婴儿死亡的情况,但她的措辞是“困难时期,共同面对,共同承担责任”。

院长赵付生得知儿科遭遇“医闹”后,严厉批评王荣林,王也曾将批评转达给张娟,“但我并没有训斥她。”王荣林称。

对张娟称受到医院领导的训斥,院方解释说,他们目前还不了解情况,需要在张娟出院后进行调查,若真有训斥,也是科室管理严格的体现。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王勉、王默、王小新均为化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