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化验检查 > 化验检查 > 检查常识 > 正文
医生提示40岁以上女性需常做骨密度检查
www.yongyao.net  2012-5-13 20:49: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Vean9
分享到:

大妈一个喷嚏打断两根肋骨

医生提醒女性:骨质疏松并非都是“老年病”,需早预防早检测早治疗

母亲节将至,妈妈们的骨健康值得关注。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女性作为高危人群,一定要提高风险意识,不仅中老年女性“早检测”“早治疗”,年轻女性、上班族也要“早预防”,让自己的峰值骨量达到较高水平并得以很好的维护,延缓和抵御骨密度的流失。

骨质疏松女性更多见

73岁的张大妈一个喷嚏,代价竟是断掉两根肋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骨质疏松防治研究中心主任医师朱汉民教授指出,这就是典型的骨质疏松症患者。

、驼背、身高缩短、频繁抽筋等,其实都是骨骼疏松的症状,但许多人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据《骨质疏松症中国白皮书》显示,我国50岁以上骨质疏松症患者约有6944万人,其中女性约为男性的3倍。

研究表明,一个人在年轻时的骨峰值越高,又维护得好,则日后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就越低。而女性的峰值骨量低于男性,加上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所以骨质疏松症在女性中较男性更为多见。朱汉民教授解释说,骨质疏松症是隐秘的慢性病,常常悄然来袭,50%的患者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随病情发展,患者在跌倒、提重物以及受到轻微创伤时就容易发生“脆性骨折”。

建议适时检测骨密度

尽管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日益上升,但公众的重视程度和就诊情况堪忧。来自上海的统计显示,髋部骨折的2000多例患者中,仅3%的患者接受了骨密度检查,仅有15.8%的女性及10.7%的男性患者接受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很多老年人以为骨质疏松和白头发、老花眼一样,是不可避免的“老年病”。朱汉民教授强调,这是一个认识误区。骨质疏松可防可治,只要做到“早预防、早检测、早治疗”9字口诀,就能减少骨质疏松症所带来的危害。通常,骨质密度在30到35岁左右时达到骨峰值,之后便会因质流失而开始下降,尤其以女性的下降速度更为明显。朱汉民教授建议,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应适时检测骨密度,绝经后的妇女更应该重视此项检查。

维生素D是钙“搬运工”

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骨头汤、晒太阳或吃钙片等就够了吗?朱汉民建议,患者应到专业的医疗机构接受检测,加上有效的药物干预,补充抗骨质疏松药物与维生素D,才可达到治疗的目标。朱汉民教授表示,维持体内维生素D水平正常是防治骨松的基础措施,维生素D能够把人体摄入的钙“搬运”到骨骼中。

此外,患者还需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烟、不酗酒,不过度节食减肥,均衡膳食,循序渐进运动,如坚持常速的步行、练太极、骑自行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