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合理用药援助系统
药品查询
请勾选查询条件后检索
药品名 企业名 批准文号 功能主治
你的位置:首页 > 药讯频道 > 药讯 > 医药新闻 > 正文
吸癣膜“狗皮膏药”装灵药 识破灵药背后的秘密
www.yongyao.net  2012-5-9 17:22:01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candyxie
分享到:

药品广告宣传药品功能主治,甚至暗示可治百病,这种宣传手法存在已久,却也屡试不爽。不久前,广州市药监局调查发现,某媒体上刊登的宣称能治愈顽固性皮肤病的产品"吸癣膜"广告存在问题,所用广告批文为"陕卫健用宣字",混淆药品与非药品真实含义,广告内容涉嫌虚假、夸大,严重误导消费者。为此,广州药监局提醒广大消费者,防范非药品广告宣传药品疗效的忽悠手段,可从广告批文入手辨别广告产品身份真假。    消毒产品冒充药品

记者从"吸癣膜"的产品宣传中看到,其批准文号为陕卫消证字2011第0120号,这显示该产品属于消毒产品,而非药品。据广州市药监局介绍,药品是特殊商品,法律规定处方药仅可以在专业杂志上做广告;而非处方药品(OTC)可以在公众媒体上广告宣传,但前提需要向省级食品药品监管局申报,经审批、备案通过后,取得药品广告批准文号方可发布。

正规的药品广告批准文号都含有一个"药"字,以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品广告为例,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格式是:粤药广审(文)第2012010001号,其有效期为一年。像"吸癣膜"的广告批文为"陕卫健用宣字",其中就没有"药"字,不属于药品的批准文号。广州市药监局还介绍,有些产品显示的如"鄂食宣字"、"藏卫健用字"、"食宣字"、"陕卫健用宣字"等,也都不是药品、保健食品广告的批准文号。

实际上,非药品冒充药品宣传的情况一直存在,像早前和"吸癣膜"一样,产品批准文号同为消字号的"优鼻",就曾打着治疗鼻炎的旗号宣传,不明就里的消费者一不小心就被狡猾的商家带入陷阱。

记者走访市场发现,还有保健食品、保健用品等也是冒充药品的"常客",而且这种非药品冒充药品的现象屡禁不止,甚至演变出各种五花八门的把戏,消费者为避免上当受骗,也不得不与时俱进,了解最新的忽悠技巧。

由内而外模仿药品

记者根据一些非药品冒充药品的宣传,总结发现此类产品通过由内而外的模仿药品,来实现外在形相似,内在神似药品的境地,以混淆视听,蒙蔽消费者的眼睛。

 一是形似。大多采用片剂、散剂、胶囊、口服液、外用贴等药品常用剂型。在外包装、内包装上与药品几乎一模一样(包括图案及颜色),并且同样标明规格、用法及用量、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及有效期等。

神似则从功能上着手。有的公开宣传疗效,标明适应症、用法、用量等。如"食字号"的"慢咽舒宁"就标示用于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咽喉发干等疾病。还有生产厂家也以某某"制药"、"药业"、"生物制剂"、"医药生物科技"、"医药生物工程"等带有"药"字样的企业名称出现,让人感觉做药的企业,生产出来的就是药品。

另外,还从产品名称上去模仿药品,有的产品名称用的就是药品的通用名称或近音、谐音等,如市面上有国药准字的"999皮炎平",不良商家就弄出个消字号的"666皮炎平软膏"。

以"无效退款"引人上钩

对于非药品冒充药品,广州市药监局提醒消费者要注意几种忽悠人的宣传手段,比较常用的有从疑难杂症着手、以专家教授及患者名义来吹嘘疗效,或是打出祖传秘方的玄乎旗号。

一些非药品广告常常宣称可以治疗耳聋耳鸣、心脑血管、肿瘤、皮肤顽疾等多种疾病,使用范围广、效果明显,医学公认的疑难杂症都能治愈,以此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患者往往抱着强烈的治愈目的购买使用,因其不属于药品,实际效果难以保证。

"知名中医、中国十大科技新发明、民间老中医奇方"等等,这样以专家教授名义进行吹捧不是药,却比药更有效的产品,我们也常可以看到。如果觉得专家还不够说明问题,就让所谓患者群众现身说法,广州市药监局提醒,非药品广告宣传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利用患者群众的证言:"服用某某产品后,腰不酸了,血压降了,身体各项机能都好了"等保证产品效果的宣传,以此引诱患者购买。但实际上,药品需要医生检查后根据病情酌情使用,疗效因人而异,并非人人都吃一种药出现一样的效果。

还有所谓奇方祖方包有效。"神奇秘方,糖尿病一治一个准"、"祖传秘方,特治慢性咽炎,不托、不假",此类奇方祖方包治宣传,让消费者误认为是经过实践验证的好产品。实际上多数只是有名无实,其出处难于考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返回资讯中心 返回资讯列表